[实用新型]小型呼吸式生物反应器及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04834.0 | 申请日: | 2018-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086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曹云锋;党风森;张晓强;郭红;吴凯旋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市兆森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德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29 | 代理人: | 耿佳;杨瑞龙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好氧池 厌氧池 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紫外线消毒池 本实用新型 生物反应器 沉淀池 呼吸式 连接管 絮凝池 罐体 蓄水池 污水处理技术 水位监测器 倒漏斗形 过滤粗网 依次连接 漏斗形 占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提出了小型呼吸式生物反应器及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罐体内设置有依次连接的蓄水池、好氧池、厌氧池、絮凝池及紫外线消毒池,好氧池、厌氧池底部均通过连接管连接有沉淀池,连接管上设置有过滤粗网,好氧池、厌氧池均为漏斗形,沉淀池为倒漏斗形,蓄水池、好氧池、厌氧池、絮凝池、紫外线消毒池内均设置有水位监测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艺繁琐,占用面积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小型呼吸式生物反应器及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生活污水主要是人类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厨房用水、洗涤用水和卫生间用水所产生的排放水,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如纤维素、淀粉、糖类和脂肪蛋白质等;也常含有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无机盐类的氯化物、硫酸盐、磷酸盐、碳酸氢盐和钠、钾、钙、镁等,总的特点是含氮、含硫和含磷高,在厌氧细菌作用下,易生恶臭物质,目前,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器存在处理工艺繁琐,占用面积较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小型呼吸式生物反应器及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艺繁琐,占用面积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小型呼吸式生物反应器及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
罐体,所述罐体内设置有依次连接的蓄水池、好氧池、厌氧池、絮凝池及紫外线消毒池,
所述好氧池、所述厌氧池底部均通过连接管连接有沉淀池,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过滤粗网,所述好氧池、所述厌氧池均为漏斗形,所述沉淀池为倒漏斗形,所述蓄水池通过第一进水管与所述好氧池连接,所述好氧池通过第二进水管与所述厌氧池连接,所述厌氧池通过第三进水管与所述絮凝池连接,所述好氧池、所述厌氧池内均设置有供微生物附着的微生物载体球,所述好氧池内还设置有若干曝气管,所述蓄水池、所述好氧池、所述厌氧池、所述絮凝池、所述紫外线消毒池内均设置有水位监测器。
进一步,所述蓄水池连接有第五进水管,所述第五进水管内设置有过滤网。
进一步,所述絮凝池通过第四进水管与所述紫外线消毒池的连接,所述紫外线消毒池连接有排水管。
进一步,所述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三进水管、所述第四进水管上均设置有高功率水泵。
进一步,所述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五进水管、所述第三进水管、所述第四进水管上均设置有电磁阀。
进一步,所述沉淀池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排泥管。
进一步,所述紫外线消毒池顶端设置有若干防水紫外线灯。
进一步,所述好氧池、所述厌氧池顶端均设置有用于所述微生物载体球投放的第一入口,所述絮凝池顶端设置有用于投放絮凝剂的第二入口。
本实用新型使用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罐体内依次设置有蓄水池、好氧池、厌氧池、絮凝池及紫外线消毒池,这些工艺可以保证污水处理的更高效彻底,好氧池、厌氧池均设置为漏斗形,这样有助于反应后,失去活性的污泥进行沉淀,沉淀池为倒漏斗形,可以在对污泥进行清除前存储,且不会对生物反应造成干扰,
好氧池、厌氧池底部均通过连接管连接有沉淀池,这样的设置相较于平铺的设置节约了占用面积,且减少了工艺程序,曝气管可以在进行好氧反应时保证有足够的氧气参与反应,使反应进行的高效、彻底,水位监测器可以监测水位,使水位可以保持在一个最适合反应进行的范围内,也可以避免进水太多,对设备的损坏或进水太少造成资源的浪费。
2、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进水管前端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可以在污水进入到生物反应器前对污水中体积较大的杂物进行格挡,避免杂物进入反应区影响反应的进行,从而影响出水水质或降低本反应器的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市兆森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未经石家庄市兆森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048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 下一篇:污水回收利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