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移动式简易交直流充电桩充电插座接口试验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04769.1 | 申请日: | 201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158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胡德霖;蒋莹;柯胜;田甜;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0 | 分类号: | H01R13/40;H01R13/66;G01R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0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座 铜排 交直流充电 层压板 电阻 充电插座 可移动式 试验工装 万向轮 简易 本实用新型 交流充电桩 固定框架 交流插座 交流充电 连接导线 满足条件 直流插座 直流充电 直流输出 正负极 工装 输出 | ||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式简易交直流充电桩充电插座接口试验工装,该工装由直流充电车辆插座、交流充电车辆插座、2个1KΩ的电阻、铜排、连接导线、层压板固定框架、万向轮构成,交直流充电车辆插座和5块铜排分别固定在层压板上,5块铜排分别对应着:L1、L2/DC+、L3/DC‑、N、PE,由于大部分交流充电桩都是单相的,所以B、C两相和直流输出的正负极共用,分别将车辆插座输出端的A相、B相、C相、N、+极、‑极、PE线分别连接到铜排的L1、L2/DC+、L3/DC‑、N、PE,交流插座的CP端子与PE之间接一个1KΩ的电阻,直流插座的CC1与PE之间接一个1KΩ的电阻,层压板框架底部的四个角分别安装一个万向轮以满足条件。
蒋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桩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式简易交直流充电桩充电插座接口试验工装。
背景技术
充电桩的的部分试验如EMC试验、环境试验、温升试验等要在正常带载情况下进行,由于充电桩的输出枪头不能直接接到电阻负载柜,需要一个车辆充电插座接口试验工装。如何实现充电插座接口到负载接口转换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式简易交直流充电桩充电插座接口试验工装,该测试工装能够实现充电桩输出枪头到负载柜的连接,以满足测试需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工装由直流充电车辆插座、交流充电车辆插座、2个1KΩ的电阻、铜排、连接导线、层压板固定框架、万向轮构成,交直流充电车辆插座和5块铜排分别固定在层压板上,5块铜排分别对应着:A相、B相(+极)、 C相(-极)、N、PE,由于大部分交流充电桩都是单相的,所以B、C两相和直流输出的正负极共用,分别将车辆插座输出端的A相、B相、C相、N、+极、-极、PE线分别连接到铜排的L1、L2/DC+、L3/DC-、N、PE,交流插座的CP端子与PE之间接一个1KΩ的电阻,直流插座的CC1与PE之间接一个1KΩ的电阻,层压板框架底部的四个角分别安装一个万向轮以满足条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特征在于,直流充电车辆插座一个、交流充电车辆插座一个、1KΩ电阻两个、铜排五个,用于实现充电插座接口到负载接口的转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特征在于,六块层压板、四个万向轮用于实现工装框架的可移动。
附图说明
图1-1、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有层压板外壳)。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无外壳)。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视图(无外壳)。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无外壳)。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左视图(无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如图1、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047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保护盖的逆变器用直流接线端子
- 下一篇:一种新型RJ45插座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