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容器用排气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02231.7 | 申请日: | 2018-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762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梁久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元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25/00 | 分类号: | B65D2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新天方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104 | 代理人: | 赵棕林 |
地址: | 063020 河北省唐山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气管 密封防尘 密封球 排气密封装置 容器外壁 喇叭口 本实用新型 喇叭口内壁 安全性能 排出气体 排出容器 排气机构 容器内部 设备结构 一端设置 盖底面 连接杆 漏斗状 组合体 胀大 密封 喇叭 泄露 贯穿 保证 | ||
一种容器用排气密封装置,包括容器,所述容器外壁上设置有贯穿容器外壁并与其固定连接的排气管,该排气管位于容器内部的末端设置有喇叭口,所述排气管与喇叭口的组合体呈漏斗状;所述排气管位于容器外的一端设置有密封防尘盖,所述喇叭口内设置有密封球,所述密封球顶端与密封防尘盖底面中心位置之间设置有连接杆,所述密封防尘盖与排气管顶端接触时密封球与喇叭口内壁存在空隙。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该设备结构简单,能够有效排出容器内的气体,防止造成容器撑破或者是胀大的现象发生,避免造成危害,提高安全性能,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证容器的密封,使排气机构只排出气体而不会产生泄露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器配套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容器用排气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容器用来包装或装载物品的贮存器如箱、罐、坛或者成形或柔软不成形的包覆材料。容器是一种化工设备的基本类型。在化工、石油、炼油、医药等行业生产中,用作贮存物料及作为换热器、塔顺、反应器等设备的外壳。一般由壳体、端盖、法兰、接管、支座等零部件组成。对于容器的设计和制造,首要的是保证安全要求的前提下有良好的结构。对其设计的具体要求是:材料消耗少;制造方便;操作、安装、检修、运输方便;其他特殊要求,如耐疲劳、耐辐射等。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容器大多用来贮存、运输化学液体制剂。很多的化学液体制剂在运输、贮存的时候会产生气体,现在的容器普遍无法排除这些气体,时间长了,容器内的压力会变的极大,有撑破或者胀大容器的现象,此时打开容器,容器内的液体就会喷出,对周围的人造成危害,同时也形成浪费。现在市面上能够有效排出容器内的气体,使容器内的气压保持在一个正常状态,而且防止造成容器撑破或者是胀大的现象发生,避免造成危害,提高安全性能,同时也防止因上述现象而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证容器的密封,使排气机构只排出气体而不会产生泄露现象的容器配套装置还没有被发现,有待于开发。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容器配套装置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容器用排气密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方案的一种容器用排气密封装置,包括容器,所述容器外壁上设置有贯穿容器外壁并与其固定连接的排气管,该排气管位于容器内部的末端设置有喇叭口,所述排气管与喇叭口的组合体呈漏斗状;所述排气管位于容器外的一端设置有密封防尘盖,所述喇叭口内设置有密封球,所述密封球顶端与密封防尘盖底面中心位置之间设置有连接杆,所述密封防尘盖与排气管顶端接触时密封球与喇叭口内壁存在空隙。
所述连接杆为柔性连接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该设备结构简单,能够有效排出容器内的气体,使容器内的气压保持在一个正常状态,而且防止造成容器撑破或者是胀大的现象发生,避免造成危害,提高安全性能,同时也防止因上述现象而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证容器的密封,使排气机构只排出气体而不会产生泄露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简要说明。
如图所示的一种容器用排气密封装置,包括容器1,所述容器1外壁上设置有贯穿容器1外壁并与其固定连接的排气管2,该排气管2位于容器1内部的末端设置有喇叭口3,所述排气管2与喇叭口3的组合体呈漏斗状;所述排气管2 位于容器1外的一端设置有密封防尘盖5,所述喇叭口3内设置有密封球4,所述密封球4顶端与密封防尘盖5底面中心位置之间设置有连接杆6,所述密封防尘盖5与排气管2顶端接触时密封球4与喇叭口3内壁存在空隙。
所述连接杆6为柔性连接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元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唐山元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022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