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接组件和换热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101557.8 | 申请日: | 2018-0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188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 发明(设计)人: | 黄小腾;谷燕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17;H01M10/6568;H01M10/655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张向琨 |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组件 注塑接头 换热机构 连接管 换热单元 埋设 安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 附属部件 管路部件 泄露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组件和换热机构。连接组件包括连接管以及注塑接头,连接管的端口埋设于注塑接头,注塑接头用于与换热单元连接。换热机构包括根据所述的连接组件以及换热单元,连接组件的注塑接头连接于换热单元。由于连接管的端口直接埋设于注塑接头内,所以连接管和注塑接头不需要其它附属部件就可以连为一体,进而减少管路部件,降低泄露风险,提高连接组件及换热机构的安全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组件和换热机构。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以电池包作为动力源,而电池包内则需要设置换热机构,以加热或冷却电池,保证电池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由于电池包内的电池较多,所以换热机构也就需要设置多个换热单元,而所述多个换热单元则需要通过连接管路连为一体。
目前电池包内采用的连接管路采用下面的几种方式:1)采用尼龙管加快速接头的组合连接换热单元,尼龙管与快速接头通过冷压的方式连接,但是,快速接头与尼龙管的连接部分的部件较多,生产工艺复杂,可靠性差,泄漏风险大,同时,快速接头与换热单元连接固定部分的结构复杂,导致快速接头局部压力损失大;2)采用金属管连接换热单元,但是,这样会导致换热机构的装配和运输困难,同时,金属管与换热单元的焊接位置在受力时容易引起泄漏;3)采用金属管加橡胶管的组合连接换热单元,但是,金属管和橡胶管的连接处的泄漏风险较大,同时,橡胶管的壁厚较大,造成换热流体的压降大。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组件和换热机构,其能降低泄露风险,提高安全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组件,其包括连接管以及注塑接头,连接管的端口埋设于注塑接头,注塑接头用于与换热单元连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机构,其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连接组件以及换热单元,连接组件的注塑接头连接于换热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由于连接管的端口直接埋设于注塑接头内,所以连接管和注塑接头不需要其它附属部件就可以连为一体,进而减少管路部件,降低泄露风险,提高连接组件及换热机构的安全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热机构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的剖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与换热接头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连接组件 21换热板
11连接管 22集流管
12注塑接头 23换热接头
121凸起 231凹槽
2换热单元 3卡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和换热机构。
首先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连接组件。
参照图1至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1包括连接管11以及注塑接头12,连接管11的端口埋设于注塑接头12,注塑接头12用于与换热单元2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015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爆散热锂电池
- 下一篇:一种动力锂电池组液冷双循环热管理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