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颅内肿瘤分块切除分离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100526.0 | 申请日: | 2018-0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357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 发明(设计)人: | 曹鹏;李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3205 | 分类号: | A61B17/3205 |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1 | 代理人: | 王勇 |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月牙形 切割头 枪杆 手柄杆 分块 分离器 切除 本实用新型 操作空间 颅内肿瘤 肿瘤 过渡杆 切割杆 弓背 颅内 所在平面 依次连接 周围神经 开刃 平行 血管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颅内肿瘤分块切除分离器,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保护肿瘤周围神经血管的前提下把颅内的肿瘤分块切除。其要点是:在同一平面上枪杆的后端依次连接过渡杆和手柄杆构成切割杆,其中手柄杆和枪杆相互平行,过渡杆分别与手柄杆和枪杆夹125‑145°角;月牙形切割头的后端固定在枪杆的前端,月牙形切割头的月牙形所在的平面与切割杆所在平面为同一平面,月牙形切割头的大小以能进入颅内操作空间为限,月牙形切割头的前端呈球状;月牙形切割头弓背外侧为非刃设计,其弓背内侧为开刃设计。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可增加在有限操作空间中肿瘤的全切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手术器械,具体说是在颅内把肿瘤分块切除的分离器。
背景技术
脑肿瘤为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手术过程中如何在保护肿瘤周围神经血管的前提下,在颅内有限的操作空间中把肿瘤切除成为显微神经外科较为棘手的问题,有时肿瘤所处颅内位置及肿瘤大小的缘故,手术中用常规的小型手术尖刀片在实施分块切除肿瘤时,容易损伤血管和神经,大大提高手术的风险。另一方面,当切除肿瘤的手段受限时,不利于肿瘤完整切除,导致术后的复发情况,如切除过度,易造成术后颅神经血管损伤,术后并发症较多,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目前尚无专用的颅内肿瘤分块切除分离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颅内肿瘤分块切除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同一平面上枪杆的后端依次连接过渡杆和手柄杆构成切割杆,其中手柄杆和枪杆相互平行,过渡杆分别与手柄杆和枪杆夹α角,α为125-145°角,以避免术者操作手影响显微镜下术野;月牙形切割头的后端固定在枪杆的前端,月牙形切割头的月牙形所在的平面与切割杆所在平面为同一平面,月牙形切割头的大小以能进入颅内操作空间为限,月牙形切割头的前端呈球状,避免锋利损伤神经血管;月牙形切割头弓背外侧为非刃设计,其弓背内侧为开刃设计。
使用时将月牙形切割头伸入颅内,使用开刃侧对颅内肿瘤实施分块切割时,能有效地保护肿瘤周围神经血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可增加在有限操作空间中肿瘤的全切率,缩短手术时间,避免术后因神经血管受损导致的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且使用方便,进而减少患者的痛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同一平面上枪杆3的后端依次连接过渡杆2和手柄杆1构成切割杆,其中手柄杆和枪杆相互平行,过渡杆分别与手柄杆和枪杆夹的α角为135°角,以避免术者操作手影响显微镜下术野;月牙形切割头4的后端43固定在枪杆的前端,月牙形切割头的月牙形所在的平面与切割杆所在平面为同一平面,月牙形切割头的前端呈球状41,避免锋利损伤神经血管;月牙形切割头弓背42外侧为非刃设计,其弓背内侧为开刃设计。
手柄杆为带有锥度的圆柱体,手柄杆的细端与过渡杆连接,手柄杆表面带有防滑凸点。月牙形切割头的大小以能进入颅内操作空间为限是指,月牙形切割头的弓背长度(月牙形切割头4的后端43到其前端呈球状41的弧线距离)为6mm,弓弦长度(月牙形切割头4的后端43到其前端呈球状41的直线距离)为5mm,弓弦到弓背最高处的直距离为1.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005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普外科护理用手术剪
- 下一篇:一种开腹定位手术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