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损检测钢筋混凝土锈胀程度的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20100471.3 申请日: 2018-01-22
公开(公告)号: CN208334256U 公开(公告)日: 2019-01-04
发明(设计)人: 邱姜睿;王圣程;殷惠光 申请(专利权)人: 苏州科技大学;徐州工程学院
主分类号: G01N25/72 分类号: G01N25/72
代理公司: 徐州市淮海专利事务所 32205 代理人: 孟洁
地址: 215000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字型滑道 钢筋混凝土 隔热箱体 红外热像仪 定位卡尺 无损检测 隔热板 密封条 上层 红外辐射信息 本实用新型 准确度 空气流动 太阳辐射 自由滑动 数据线 计算机 检测 滑道 减小 密封 走动 拍照 穿过
【说明书】:

一种无损检测钢筋混凝土锈胀程度的装置,包括计算机和隔热箱体,所述隔热箱体由四块隔热板和一块上层隔热板组成,所述上层隔热板上设有“米”字型滑道,所述“米”字型滑道上设有用于密封“米”字型滑道的滑道密封条;还包括在“米”字型滑道中自由滑动的定位卡尺,所述定位卡尺顶端位于隔热箱体上部,末端穿过“米”字型滑道位于隔热箱体内部,所述定位卡尺末端安装有红外热像仪,所述红外热像仪通过数据线与计算机相连。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小红外热像仪在检测钢筋混凝土锈胀程度拍照时太阳辐射、空气流动、人员走动、温度变化等对红外辐射信息的影响,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实现钢筋混凝土锈胀程度的无损检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是一种无损检测钢筋混凝土锈胀程度的装置,属于土木工程无损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在铁路、公路、城市的立交桥、高架桥、地铁隧道以及水利港口等交通工程中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水闸、水电站、船坞和码头已是星罗棋布。目前在中国,钢筋混凝土为应用最多的一种结构形式,占总数的绝大多数,同时也是世界上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多的地区。我国每年建筑用混凝土5亿立方米,消耗钢筋1700万吨以上,大型建筑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服役于恶劣侵蚀环境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长期遭受侵蚀,混凝土保护层对钢筋的保护作用逐渐减弱,侵蚀介质(如氯离子)在钢筋表面不断积累,破坏钢筋表面的钝化膜,引发钢筋锈蚀。钢筋锈蚀产物体积一般是相应钢筋体积的2~4倍,会对钢筋周围混凝土产生径向挤压,而混凝土则限制其膨胀,进而在钢筋、混凝土交界面上产生压力,即钢筋锈胀力。随着钢筋锈蚀加剧,钢筋锈胀力不断增大,造成混凝土保护层环向拉应力急剧增加,超出其极限承载能力而出现裂缝,即锈胀裂缝。锈胀裂缝产生后,会随着钢筋锈蚀程度增加,由里向外不断扩展,最后贯穿整个混凝土保护层。一旦形成贯通锈胀裂缝,外界有害介质可直接到达钢筋表面,显著加速钢筋锈蚀,引起整个结构性能快速降低,严重缩短结构使用寿命,这是十分不利的。钢筋混凝土锈胀开裂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一个重要临界点。因此,准确检测钢筋混凝土锈胀程度是确保结构安全的基本措施,那么,如何准确地检测钢筋混凝土锈胀程度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损检测钢筋混凝土锈胀程度的装置,能在不破坏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基础上,快速准确地对钢筋混凝土锈胀程度进行检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无损检测钢筋混凝土锈胀程度的装置,包括计算机和隔热箱体,所述隔热箱体由四块隔热板和一块上层隔热板组成,所述上层隔热板上设有“米”字型滑道,所述“米”字型滑道上设有用于密封“米”字型滑道的滑道密封条;还包括在“米”字型滑道中自由滑动的定位卡尺,所述定位卡尺顶端位于隔热箱体上部,末端穿过“米”字型滑道位于隔热箱体内部,所述定位卡尺末端安装有红外热像仪,所述红外热像仪通过数据线与计算机相连。

进一步,定位卡尺由刻度尺和固定挡片组成,所述固定挡片位于隔热箱体上方,所述刻度尺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在固定挡片上。

优选地,组成隔热箱体的隔热板尺寸相同,且均为正方形隔热板,且定位卡尺的长度为隔热板的1.2倍~1.3倍。

优选地,隔热箱体和滑道密封条均由导热系数小于0.2W/(m·k)、厚度为6mm~10mm的聚氨酯保温材料制作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隔热箱由导热系数小于0.2W/(m·k)的聚氨酯保温材料做成,有效地减小了红外热像仪在检测钢筋混凝土锈胀程度拍照时太阳辐射、空气流动、人员走动、温度变化等对红外辐射信息的影响,提高了检测的准确度。

2)工作人员可通过上下移动的定位卡尺自由调整红外热像仪与钢筋混凝土的距离,以满足检测需求;也可通过移动定位卡尺在上层隔热板上的“米”字型滑道中滑动以调整红外热像仪位置,从而方便观测钢筋混凝土锈胀程度的重点区域,实现了钢筋混凝土锈胀程度的无损检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技大学;徐州工程学院,未经苏州科技大学;徐州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004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