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滤胶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00039.4 | 申请日: | 2018-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992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岩;周长伟;乔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瑞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9/01 | 分类号: | B01D29/01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科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4 | 代理人: | 曾毓芳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端 套筒 底座 本实用新型 活塞 多孔压板 驱动电机 固定架 环形槽 滤胶机 支撑腿 转动杆 开口 密封圈 驱动电机输出轴 有机体 过滤效率 机体侧壁 机体螺纹 胶水 密封垫 侧壁 转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滤胶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设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上端设有机体,所述机体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机体内设有活塞,所述活塞沿其周向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机体位于开口的一侧设有套筒,所述套筒与机体螺纹连接,所述套筒远离机体的一端设有多孔压板,所述多孔压板与机体侧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垫,所述底座的上端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上端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的末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侧壁固定连接有转轴。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减少了胶水倒流现象的发生,最终提高了过滤效率、减少过硫现象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滤胶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滤胶机。
背景技术
传统滤胶机通常采用螺杆推进施压进行滤胶,故称“螺杆滤胶机”。主要存在以下缺陷:(1)滤胶阻力大,过滤效率低。螺杆要在套筒内转动,必然存在一定的间隙,而涂胶所使用的胶浆比较稀(溶剂比例较大)因此,滤胶阻力很大,会使胶浆中的部分胶料产生倒流或原地打转,尤其当螺杆与套筒的间隙因磨损而增大时,滤胶效果会越来越差,不得已时,只能更换螺杆,而螺杆价格通常要占整台设备的20%左右。(2)容易产生过硫现象。由于胶料产生倒流等现象,会使胶料与胶料之间,胶料与套筒内壁之间产生磨擦生热,尤其是夏天,在长时间和高温的作用下,若控制不好,经常会发生胶烧现象,这种过硫现象在橡胶工艺过程中是一种质量问题。所以我们推出一种新型滤胶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滤胶机,其操作简单,减少了胶水倒流现象的发生,最终提高了过滤效率、减少过硫现象的发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滤胶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设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上端设有机体,所述机体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机体内设有活塞,所述活塞沿其周向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机体位于开口的一侧设有套筒,所述套筒与机体螺纹连接,所述套筒远离机体的一端设有多孔压板,所述多孔压板与机体侧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垫,所述底座的上端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上端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的末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侧壁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底座的上端转动连接有偏转杆,所述偏转杆的侧壁贯穿设有条形槽,所述转轴贯穿条形槽,所述转轴远离转动杆的一端设有限位盘,所述偏转杆远离底座的一端设有连接杆,所述活塞的侧壁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贯穿机体的内壁,所述连接杆远离偏转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固定杆的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机体的上端设有进料口,所述机体位于进料口处设有电磁阀门,所述出料口处设有进胶管,所述进胶管固定连接在机体的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多孔压板位于机体内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滤网,所述滤网与凹槽的内壁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底座的下端设有多道防滑槽,多道所述防滑槽均匀分布在所述底座的下端。
优选地,所述套筒与多孔压板一体成型设置。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将进胶管与外界供胶设备连接,然后打开电磁阀门,胶水进入机体内,关闭电磁阀门,然后打开驱动电机的开关,驱动电机转动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转动使偏转杆偏转,偏转杆偏转使连接杆推动固定杆,进而使活塞对机体内的胶水进行挤压,胶水经过滤网过滤后从多孔压板中流出,过滤完成,然后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活塞复位,然后打开电磁阀门,对机体内进行供胶,继续进行过滤。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减少了胶水倒流现象的发生,最终提高了过滤效率、减少过硫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滤胶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滤胶机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瑞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瑞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000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塔底防堵收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干湿分离的出油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