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轴承中隔圈的更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99138.5 | 申请日: | 2018-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57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江;张斑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玉江 |
主分类号: | B25B27/00 | 分类号: | B25B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组件 中隔圈 轴承 升降台 更换装置 磕碰 外圈定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 工作效率 控制装置 人体工学 外圈滚道 相关装置 传统的 更换口 底座 隔圈 滚子 组装 劳动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轴承中隔圈的更换装置,包括:底座、外圈定位装置、内组件升降台、中隔圈更换口和控制装置。该装置将传统的人工提取轴承上部内组件进而更换中隔圈的方式,创造性地调整为由内组件升降台带动轴承下部的内组件和中隔圈下降进而更换中隔圈的方式。该装置不仅可以避免轴承各部件间的磕碰,尤其是避免避免内组件上的滚子与外圈滚道的磕碰,保证组装合套的质量;而且可大幅度降低劳动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另外,相关装置的设计符合人体工学,安全性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生产或检修时的组装合套装置,主要是涉及一种轴承中隔圈的更换、取出和或放入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大中型滚子轴承的中隔圈更换、取出和或放入装置。
背景技术
为适应物资、客流高速运转的需求,原铁道部在高速、快捷、安全的前提下,提出了“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客运方面自1998年开始全国主要干线已进行了多次大提速,货运方向也提出了“高速、重载”的目标,车速达到120km/h,车辆装载能力由每辆60t发展至80t甚至更高,对车辆所用轴承进行了更换,对其组装合套等方面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述车辆所用轴承为滚子轴承,属于大中型滚子轴承,具有体积大、质量重、加工装配要求高等特点。对于其中的双列滚子轴承而言,其主要由外圈、内组件、中隔圈和油封等部件组成,即从外圈的两端各装入一个内组件,通过两个内组件之间中隔圈调节轴承的轴向游隙,待轴向游隙合格后,再通过油封等部件对轴承进行密封。
在轴承的生产或检修过程中,需对轴承各部件进行组装合套,并对轴承的轴向游隙进行测量,轴向游隙过大或过小均不合格,需要更换中隔圈,直至轴向游隙满足要求为止。在更换中隔圈时,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将轴承竖直放置,通过人工手动的方式将位于上部的内组件提取出来,并将原中隔圈取出,然后根据测量结果选择一个尺寸合适的中隔圈放入,再通过人工手动的方式将取出的内组件放回,重新组装,并再次测量轴向游隙,直至轴向游隙满足要求为止,至此完成轴承的合套。由于内组件的质量较重,在更换中隔圈时,取出和放回内组件的人工劳动强度大;而且长期工作时,会带来劳动人员疲劳、体力下降,易发生内组件上的滚子与外圈滚道磕碰的现象,影响轴承的装配质量,甚至带来安全隐患;还有,长时间工作带来的劳动人员疲劳、体力下降,会进一步导致生产或检修工作效率的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承中隔圈的更换装置,不仅可以避免内组件上的滚子与外圈滚道磕碰的现象,而且可以降低劳动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轴承中隔圈的更换装置,包括:底座、外圈定位装置、内组件升降台、中隔圈更换口和控制装置;外圈定位装置位于底座的上表面,通过外圈定位装置即可实现对外圈的定位,进而实现对整个轴承的定位;内组件升降台可以用液压力或气动力等作为举升动力,内组件升降台安装于底座的内部,当内组件升降台下降时,可带动位于轴承下部的内组件和中隔圈一起下降,待更换中隔圈后,可带动位于轴承下部的内组件和中隔圈一起上升,完成轴承的组装;中隔圈更换口位于底座的侧面,通过中隔圈更换口可以取出和或放入中隔圈;控制装置与内组件升降台电连接,用于控制内组件升降台的下降和上升。
优选的,在底座的单侧设置料道或在底座的相对两侧设置料道。通过料道运送轴承,既可以避免轴承各部件间的磕碰,又可以降低劳动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当在底座的单侧设置料道时,轴承的来回共用同一料道,可提高料道的利用效率,有效减少轴承中隔圈的更换装置占据的空间,降低轴承中隔圈更换装置的成本;而当在底座的相对两侧设置料道时,即当操作人员面向该装置时,可在底座的左侧和右侧,或者在底座的前方或后方各设置一个料道,分别供轴承的来料和去料使用,通过这种设置方式,各个轴承的来料和去料之间不会出现干涉,能够进一步提高中隔圈更换的效率。
优选的,中隔圈更换口不与料道安装在相同侧,目的在于避免中隔圈更换口与料道发生干涉,影响中隔圈的更换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玉江,未经王玉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991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装生产铝合金门窗的设备
- 下一篇:一种用于拆卸汽车仪表盘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