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绿色锂电池端面焊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97554.1 | 申请日: | 2018-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527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汉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唯创达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2/10;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绝缘外壳 隔离套 端面焊接 螺丝固定 顶盖 标签框 锂电池 本实用新型 充放电效率 快速充放电 安全性能 顶部边缘 嵌入设置 内侧壁 卡合 侧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绿色锂电池端面焊接结构,包括隔离套和绝缘外壳,绝缘外壳的内部设有隔离套,隔离套嵌入设置在绝缘外壳的内侧壁,并与绝缘外壳卡合,绝缘外壳的侧面设有标签框,标签框与绝缘外壳通过螺丝固定连接,绝缘外壳的顶部设有顶盖,顶盖平置于绝缘外壳的顶部边缘位置,并与绝缘外壳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具有能够快速充放电,充放电效率快、安全性能较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领域,具体讲是一种绿色锂电池端面焊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二十一世纪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小型化设备日益增多,对电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锂电池随之进入了大规模的实用阶段,原先主要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小型个人电子产品上,随着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使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向电动车、摩托车、汽车等储能领域发展。
经过检索发现,专利号CN204927402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端面焊接结构”,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端面焊接结构,包括:正负极片组及设于正负极片组两端的金属片状导流带,所述正负极片组由相互交错叠加的正极片和负极片及设于正负极片之间的隔膜纸构成,正负极片组两端凸出设有正极片的正集结端和负极片的负集结端;所述导流带一端开设有豁口,每个豁口内插装一个正、负集结端,并焊接固定。正负极片组和导流带结构的改进,使得正负极片组能够和导流带充分接触,因此大大降低电池的内阻,从而实现大电流、高功率充放电,并使得此种结构还有利于散热,热均性能好。
然而,经过分析发现,现有的绿色锂电池端面焊接结构存在以下不足;其一:不能够快速充放电,其二:充放电效率低;其三:安全性能差。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绿色锂电池端面焊接结构,具有能够快速充放电,充放电效率快、安全性能较高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绿色锂电池端面焊接结构,包括隔离套和绝缘外壳,绝缘外壳的内部设有隔离套,隔离套嵌入设置在绝缘外壳的内侧壁,并与绝缘外壳卡合,绝缘外壳的侧面设有标签框,标签框与绝缘外壳通过螺丝固定连接,绝缘外壳的顶部设有顶盖,顶盖平置于绝缘外壳的顶部边缘位置,并与绝缘外壳通过螺丝固定连接,顶盖的顶部设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曲型防护件,曲型防护件呈垂直设置在顶盖的顶部边缘位置,并与顶盖焊接,曲型防护件的内部设有电极柱,电极柱贯穿设置在顶盖的顶部,并与顶盖活动连接,隔离套的内部设有金属片状导流带,金属片状导流带与隔离套之间设有安装座,安装座嵌入设置在隔离套的内底部,并与隔离套通过螺丝固定连接,金属片状导流带与隔离套通过安装座固定连接,金属片状导流带的内部设有正极片组和负极片组,正极片组和负极片组嵌入设置在金属片状导流带的内侧壁,并与金属片状导流带卡合,正极片组和负极片组的内部均设有隔膜纸,隔膜纸与正极片组和负极片组通过螺丝固定连接,金属片状导流带的顶部设有焊接板和连接柱,焊接板与金属片状导流带通过连接柱固定连接,焊接板的顶部设有四个呈对称分布的焊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绿色锂电池端面焊接结构,曲型防护件的顶部设有通孔,通孔能够用于外界线路导通,在使用锂电池时,工作人员可将外界线路穿过通孔,与通孔底端的电极柱连接,此时即可将锂电池的电能通过外界线路导出,由于外界线路是穿过通孔与电极柱连接,因此外界线路的位置会被曲型防护件固定,避免线路缠绕在一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绿色锂电池端面焊接结构,正极片组与负极片组之间设有隔离连接架,正极片组与负极片组通过隔离连接架固定连接,隔离连接架能够将正极片组和负极片组进行隔离并固定,锂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由正极片组和负极片组存储的电能通过侧面的金属片状导流带导出,然后由焊接板导出到正负两根电极柱,实现整个放电的过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绿色锂电池端面焊接结构,正极片组、负极片组与金属片状导流带之间设有减震垫,减震垫分别与正极片组、负极片组和金属片状导流带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减震垫能够起到很好的减震效果,避免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导致正极片组、负极片组与金属片状导流带之间发生形变,采用金属片状导流带能够减小阻值,提高充放电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唯创达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唯创达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975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瓶夹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电池模组的导电铜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