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士炉生产线的布局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97467.6 | 申请日: | 2018-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264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何顺伟;周飞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伟仕达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37/00 | 分类号: | B65G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振安创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5 | 代理人: | 姜林 |
地址: | 52832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总装 外壳组装 组装区 内胆 多士炉 配料区 生产过程 配件 半包围结构 本实用新型 品字形分布 等待作业 生产效率 竖向分布 汇流 包装区 配送 质检 | ||
一种多士炉生产线的布局,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配料区、内胆组装区、外壳组装区、总装区、质检区及包装区;所述的内胆组装区位于左侧、外壳组装区位于右侧、总装区位于顶部,三个组装区呈品字形分布,而配料区位于三者中部,被内胆组装区、外壳组装区、总装区呈半包围结构放置在其中。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案中,充分利用了多士炉生产过程中各个工序段所需要的时间不同,将内胆与外壳组装区竖向分布在总装区两侧,两侧同步汇流到总装区,并将配件的配料区分布在三者中部,缩减配件配送路径,从而避免生产过程中等待作业时间,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产线,具体是一种多士炉生产线的布局。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对产品的功能与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产品的复杂程度也随之增高。为了同时提高制造工业的柔性和生产效率,使之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降低产品成本,使中小批量生产能与大批量生产抗衡,柔性自动化系统便应运而生。柔性自动化生产线的灵活、高效等特征使其成为实施先进制造、精益生产、并行工程和智能制造系统的基础,且应用越来越广泛,己成为整个制造领域的关键技术。但是,在此基础上的整体生产线结构布局却未得到重视。特别是针对多士炉生产线的结构布局,往往生产线布局比较杂乱,产品物流线路复杂而不够精简,因此有必要对其作进一步的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使得生产厂房整洁有序的一种多士炉生产线的布局。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用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多士炉生产线的布局,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配料区、内胆组装区、外壳组装区、总装区、质检区及包装区;所述的内胆组装区位于左侧、外壳组装区位于右侧、总装区位于顶部,三个组装区呈品字形分布,而配料区位于三者中部,被内胆组装区、外壳组装区、总装区呈半包围结构放置在其中,所示的配料区四周与其他区域间设置有配料通道;
所述的内胆组装区、外壳组装区呈竖向分布,总装区呈横向分布,外壳组装区与总装区间通过物料转盘连接,内胆组装区与总装区间通过组件缓冲区连接;
所述的包装区通过纸箱输送线连接有纸箱开箱机、包装区还与封箱机及成品输送线连接。
所述的内胆组装区、外壳组装区、总装区均包括流水线操作台及物料架,物料架摆放在配料区一方的外侧,操作员位于物料架的内侧。
所述的物料转盘包括物料盘及位于其下端的旋转座,动力机构驱动物料盘在旋转座上方旋转。
所述的包装区与总装区平行设置,在两者间留有人行通道,所述的质检区竖向分布,连接包装区与总装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提高市场竞争力。2、本案中,充分利用了多士炉生产过程中各个工序段所需要的时间不同,将内胆与外壳组装区竖向分布在总装区两侧,两侧同步汇流到总装区,并将配件的配料区分布在三者中部,缩减配件配送路径,从而避免生产过程中等待作业时间,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3、整个流水线采用汇流式工作,流水线跨度短,占用地方小,减少生产车间的投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布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进一步的说明。一种多士炉生产线的布局,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配料区1、内胆组装区2、外壳组装区3、总装区4、质检区5及包装区6;所述的内胆组装区2位于左侧、外壳组装区3位于右侧、总装区4位于顶部,三个组装区呈品字形分布,而配料区1位于三者中部,被内胆组装区2、外壳组装区3、总装区4呈半包围结构放置在其中,所示的配料区1四周与其他区域间设置有配料通道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伟仕达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伟仕达电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974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