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承压密封圈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96345.5 | 申请日: | 2018-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800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王雪冬;张江城;郭小飞;陈征 | 申请(专利权)人: | 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百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16 | 分类号: | F16J15/1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渠述华 |
地址: | 36102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端 封水圈 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 上端面 承压 通孔 紧密贴合 密封效果 凸出本体 密封腔 受压时 同心的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承压密封圈,包括中间设有通孔的本体,所述的本体的上端面上配合有两个半径不同并均与通孔同心的封水圈,本体上端面上的两个封水圈均向上凸出本体的上端面。本实用新型在本体在轴向上受压时,本体上端面上的两个封水圈可以与其接触的接触面紧密贴合,这样上端面、接触面以及本体上端面上的两个封水圈就可以形成一个密封腔,从而实现一个良好的密封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元件,特别是指一种承压密封圈。
背景技术
密封圈是一种用以密封作用的配件,主要用于机械部件在静态条件下防止液体和气体介质的泄露,密封圈还能用做轴向往复运动和低速旋转运动的动态密封元件,是一种双向作用密封元件。使用时在密封圈的径向或轴向上施加压力,赋予密封圈自身的初始密封能力。但是目前。而目前市面上的密封圈结构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从而导致密封圈在轴向上受压时。密封圈的端面与施压面之间很容易产生间隙,从而影响密封圈的密封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效果好的承压密封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承压密封圈,包括中间设有通孔的本体,所述的本体的上端面上配合有两个半径不同并均与通孔同心的封水圈,本体上端面上的两个封水圈均向上凸出本体的上端面。
所述的本体的上端面包括第一环形平面和第一环形曲面,所述第一环形曲面的内缘与第一环形平面的外缘相连,本体上端面上的两个封水圈均配合在第一环形曲面上。
所述的本体的上端面为一环形平面。
所述的本体的下端面上配合有两个半径不同并均与通孔同心的封水圈,本体下端面上的两个封水圈均向下凸出本体的下端面。
所述的本体的下端面为一环形平面。
所述的本体的下端面包括第二环形平面和第二环形曲面,所述第二环形曲面的内缘与第二环形平面的外缘相连,本体下端面上的两个封水圈均配合在第二环形曲面上。
所述的封水圈与本体一体成型。
所述的通孔的孔径自通孔的上端到通孔的中部渐缩,所述的通孔的孔径自通孔的中部到通孔的下端渐扩。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本体的上端面配合有两个半径不同并均与通孔同心的封水圈,且本体上端面上的两个封水圈均向上凸出本体的上端面;当本体在轴向上受压时,本体上端面上的两个封水圈可以与其接触的接触面紧密贴合,这样上端面、接触面以及本体上端面上的两个封水圈就可以形成一个密封腔,从而实现一个良好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视图1;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视图2;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剖视图1;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剖视图2;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正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剖视图1;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剖视图2;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正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剖视图1;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剖视图2。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百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未经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百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963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膜分离器管端的组合式密封机构
- 下一篇:滚轴端部用后油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