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倾斜摄影长航时无人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93843.4 | 申请日: | 2018-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590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吴立志;谭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云海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27/08 | 分类号: | B64C27/08;B64C25/62;B64D4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85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电池板 长航时 下表面 加装 支架 电机 蓄电池 本实用新型 降落 内腔底面 左右侧面 左右两侧 固定体 缓冲管 缓冲囊 缓冲筒 上表面 输出端 外侧面 螺旋桨 缓冲 时长 套筒 支腿 摄影 日光 充电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倾斜摄影长航时无人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腔底面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外壳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外壳的左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架,两个所述支架的外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电机,两个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旋桨,所述外壳的下表面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腿,所述外壳的下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体,通过给外壳加装太阳能电池板,实现了无人机在日光下航行的同时可以充电的效果,达到了增加无人机航行时长的目的,通过给无人机加装套筒、缓冲筒、缓冲管和缓冲囊,实现了在无人机降落时缓冲底面的反震力的效果,达到了避免降落产生的反震力震坏无人机电子元件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倾斜摄影长航时无人机。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研发的低空摄影测量装置主要集中在基于单相机的垂直摄影测量和多相机组合的倾斜摄影测量。倾斜摄影技术是国际测绘领域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它颠覆了以往正射影像只能从垂直角度拍摄的局限,通过在同一无人机上搭载多台摄像机,同时从一个垂直、四个倾斜等五个不同的角度采集影响,将用户引入了符合人眼视觉的真实直观世界,但由于具有倾斜摄影功能的无人机一般都是组合镜头,五个镜头都需要耗电,这样就缩短了无人机的航时,同时五个镜头也增加了无人机的自重,在降落时反震力更强,容易震坏无人机的电子元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倾斜摄影长航时无人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倾斜摄影长航时无人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腔底面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外壳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且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电连接,所述外壳的左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架,两个所述支架的外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电机,且电机与蓄电池电连接,两个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旋桨,所述外壳的下表面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腿,所述外壳的下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体,所述固定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主镜头,且主镜头与蓄电池电连接,所述固定体的前后左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副镜头,四个所述副镜头均与蓄电池电连接;
所述支腿包括上支杆,所述上支杆的表面下端滑动套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环面下端套接有缓冲筒,所述缓冲筒的内环面下部滑动插接有下支杆,所述缓冲筒的内腔顶面固定连接有弹簧,且弹簧的下端与下支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缓冲筒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管,且缓冲管的下端贯穿缓冲筒的上表面延伸至内部,所述缓冲管的表面上部套接有缓冲囊,且缓冲囊的上表面与上支杆的下表面紧密贴合,所述下支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脚。
优选的,两个所述电机的外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保护架。
优选的,所述下支杆的表面上部固定套接有限位环,且限位环位于缓冲筒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支脚的下表面设有防滑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给外壳加装太阳能电池板,实现了无人机在日光下航行的同时可以充电的效果,达到了增加无人机航行时长的目的,通过给无人机加装套筒、缓冲筒、缓冲管和缓冲囊,实现了在无人机降落时缓冲底面的反震力的效果,达到了避免降落产生的反震力震坏无人机电子元件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支腿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蓄电池、3太阳能电池板、4支架、5电机、6螺旋桨、7支腿、701上支杆、702套筒、703缓冲筒、704下支杆、705弹簧、706缓冲管、707缓冲囊、708支脚、709限位环、8固定体、9主镜头、10副镜头、11保护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云海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大连云海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938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