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实验室高效废气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93564.8 | 申请日: | 2018-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386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刘福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堃美净化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6 | 分类号: | B01D53/06;B01D53/78;B01D50/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科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67 | 代理人: | 龚元元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天***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处理罐 活性炭吸附 废气处理装置 隔离挡板 固定套筒 进气管 连接轴 上表面 蓄水池 废气 喷头 本实用新型 充分接触 回收利用 静置沉淀 输液管道 安装座 排料管 排气管 炭吸附 风机 内壁 吸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验室高效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罐、性炭吸附网和隔离挡板,所述处理罐的左侧安装有进气管,且进气管的内侧设置有风机,所述处理罐的内壁固定有连接轴,且连接轴的外侧安装有固定套筒,所述活性炭吸附网通过安装座与固定套筒相互连接,所述隔离挡板位于活性炭吸附网的上方,所述输液管道外侧固定有喷头,所述处理罐通过左侧的排料管与蓄水池上表面相连接,且处理罐的上表面安装有排气管。该实验室高效废气处理装置,活性炭吸附网在处理罐的内部进行旋转,便于废气与活性炭吸附网充分接触,提高吸附的效果,与废气接触的溶液重新流入蓄水池中进行静置沉淀,便于回收利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实验室高效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做研究实验时,需要及时的对废气进行处理,避免废气充斥在室内造成人员伤亡,由于实验室废气分布散,排量小,不连续,导致气体吸收效果不好。现有的处理设备在对废气进行处理时,不能充分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收,降低了处理的效率,此外对气体进行喷淋时,废液不能进行二次利用,导致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验室高效废气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不能充分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收,废液不能进行二次利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实验室高效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罐、性炭吸附网和隔离挡板,所述处理罐的左侧安装有进气管,且进气管的内侧设置有风机,所述处理罐的内壁固定有连接轴,且连接轴的外侧安装有固定套筒,所述活性炭吸附网通过安装座与固定套筒相互连接,所述隔离挡板位于活性炭吸附网的上方,且隔离挡板的左侧安装有透气网,所述处理罐的内部固定有隔离滤网,且处理罐的左侧设置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通过上方的水泵与抽水管相连接,且抽水管的上方设置有输液管道,所述输液管道外侧固定有喷头,且输液管道位于隔离滤网的下方,所述处理罐通过左侧的排料管与蓄水池上表面相连接,且处理罐的上表面安装有排气管。
优选的,所述连接轴与固定套筒构成旋转的结构,且固定套筒的外侧等角度排列有6个活性炭吸附网,同时固定套筒与活性炭吸附网为拆卸安装结构。
优选的,所述隔离挡板设置为向右下倾斜的结构,且隔离挡板与透气网构成圆形的一体化结构。
优选的,所述喷头在输液管道的两侧呈交叉排列,且输液管道的长度小于隔离挡板左端面与处理罐右端面的水平距离。
优选的,所述隔离滤网由防水透气膜组成。
优选的,所述排料管的上端面低于隔离挡板的下端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实验室高效废气处理装置,内部设置有6个等角度的活性炭吸附网,使得废气从进气管进入处理罐时,气流吹动活性炭吸附网,导致活性炭吸附网在处理罐的内部进行旋转,有利于废气与活性炭吸附网充分接触,提高了废气与活性炭接触的面积,提高吸附的效果,此外喷头便于将液体均匀喷洒在隔离挡板的上方,与废气接触的溶液重新流入蓄水池中进行静置沉淀,蓄水池中上层的溶液可重新进入处理罐中进行喷淋,提高回收利用的效果,高了整体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隔离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活性炭吸附网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处理罐,2、进气管,3、风机,4、连接轴,5、固定套筒,6、安装座,7、活性炭吸附网,8、隔离挡板,9、透气网,10、隔离滤网,11、蓄水池,12、水泵,13、抽水管,14、输液管道,15、喷头,16、排料管,17、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堃美净化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堃美净化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935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