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丙烷脱氢制丙烯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92008.9 | 申请日: | 2018-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622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廖国军;邱宝金;王建飞;许桃;蔺洪丽;张慧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齐石油化工设计有限公司;山东大齐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5/333 | 分类号: | C07C5/333;C07C7/00;C07C7/04;C07C11/06 |
代理公司: | 济南瑞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68 | 代理人: | 徐健 |
地址: | 255400 山东省淄***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出管线 脱丁烷塔 加热炉 脱氢反应 丙烯 产品分离装置 原料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 加氢反应器 丙烷脱氢 脱硫罐 干气 进线 单程 第一换热器 加氢加热炉 底部连接 运行周期 装置连接 反应器 氢气 丙烷 丁烷 塔顶 出线 穿过 制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丙烯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丙烷脱氢制丙烯的装置,包括原料处理装置、脱氢反应装置、干气及产品分离装置,原料处理装置包括脱丁烷塔,脱丁烷塔一侧连接丙烷进线,脱丁烷塔底部连接丁烷出线,脱丁烷塔的塔顶输出管线连接第一加热炉,第一加热炉连接有氢气进线,第一加热炉输出管线连接加氢反应器,加氢反应器底部输出管线连接脱硫罐顶部,脱硫罐底部输出管线依次穿过第一换热器、加氢加热炉后连接脱氢反应装置,脱氢反应装置连接干气及产品分离装置。本实用新型反应器单程运行周期长,单程运行超过15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丙烯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丙烷脱氢制丙烯的装置。
背景技术
已工业化的丙烷脱氢(PDH)制丙烯工艺主要有美国环球油品公司的Oleflex 工艺,美国ABB 鲁玛斯公司的Catofin 工艺,意大利Snamprogetti( 斯娜姆公司) 的流化床脱氢( FBD) 工艺,德国Krupp Uhdewcng( 克虏伯伍德公司) 的蒸汽活化重整( STAR) 工艺以及Linde( 林德) 、BASF( 巴斯夫) 和Statoil ( 挪威国家石油公司) 共同开发的PDH工艺。
Oleflex 工艺于20 世纪80 年代开发,1990 年首先在泰国实现了工业化。Oleflex 工艺的主要特点是采用移动床反应器,反应均匀、稳定,催化剂活性长久保持不变,催化剂再生时反应器不需要关闭或循环操作,同时可连续补充催化剂。以氢气为稀释剂,用于抑制结焦和热裂解,并作载热体维持脱氢反应温度。该技术烯烃收率稳定,催化剂再生方法理想,催化剂使用寿命长、装填量少,但移动床技术比较复杂,投资和动力消耗较大。
Catofin 工艺是美国ABB 鲁玛斯公司开发的C3~C5烷烃脱氢生产单烯烃技术。目前,全世界有10 余家工厂采用Catofin 工艺生产烯烃。Catofin 工艺包括4 个工序: PDH制丙烯、反应器排放料的压缩、产品的回收和精制。由于采用烃类/热空气循环方式操作,产品是单一的丙烯。
FBD 工艺是在俄罗斯开发的硫化床脱氢制异丁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技术核心是反应器-再生系统,反应和再生在硫化床中完成。
林德、巴斯夫与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合作开发的PDH 工艺,丙烷脱氢(PDH)已成为当前主流生产技术,现有技术的系统存在单程运行周期短、能耗高的不足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丙烷脱氢制丙烯的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丙烷脱氢制丙烯的装置,包括原料处理装置、脱氢反应装置、干气及产品分离装置。
原料处理装置包括脱丁烷塔,脱丁烷塔一侧连接丙烷进线,脱丁烷塔底部连接丁烷出线,脱丁烷塔的塔顶输出管线连接第一加热炉,第一加热炉连接有氢气进线,第一加热炉输出管线连接加氢反应器,加氢反应器底部输出管线连接脱硫罐顶部,脱硫罐底部输出管线依次穿过第一换热器、加氢加热炉后连接脱氢反应装置。
脱氢反应装置包括第一脱氢反应器、第二脱氢反应器,第一脱氢反应器、第二脱氢反应器为载有催化剂的固定床反应器,第一脱氢反应器的输出管线穿过加氢加热炉后连接第二脱氢反应器,第二脱氢反应器的输出管线穿过第一换热器后连接干气及产品分离装置。
所述干气及产品分离装置包括冷箱分离系统,冷箱分离系统输出端分别连接脱乙烷塔及PSA系统,PSA系统为变压吸附系统,用来分离氢气。脱乙烷塔底部输出管线连接丙烯精馏塔,丙烯精馏塔塔顶连接丙烯出线,丙烯精馏塔底部输出管线连接丙烷进线。
丙烷脱氢制丙烯的装置还包括催化剂再生装置,催化剂再生装置包括再生气压缩机,再生气压缩机连接再生加热炉,再生加热炉输出管线通入脱氢反应器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齐石油化工设计有限公司;山东大齐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大齐石油化工设计有限公司;山东大齐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920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球状肥料制备装置
- 下一篇:均四甲苯结晶釜冷冻液输送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