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鳗鱼收集器孔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91742.3 | 申请日: | 2018-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208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郑成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成恩 |
主分类号: | A01K61/95 | 分类号: | A01K61/95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林捷 |
地址: | 350299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鳗鱼 孔道结构 盛装容器 收集器 本实用新型 软质挡片 孔套 过道 尖锥状 开缝 周部 周圈 筛选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鳗鱼收集器孔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周部具有鳗鱼单向过道的盛装容器,所述单向过道为设在盛装容器壁面上的过孔和设在过孔内的孔套,所述孔套靠近盛装容器的内侧具有呈尖锥状的软质挡片,所述软质挡片的周圈布设有开缝道。本实用新型鳗鱼收集器孔道结构设计合理,有利于提高筛选鳗鱼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鳗鱼收集器孔道结构。
背景技术:
鳗鱼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补虚养血、祛湿、抗痨等功效,是久病、虚弱、贫血、肺结核等病人的良好营养品,因此在诸多地方均有鳗鱼的养殖场,鳗鱼在养殖过程中由于生长速度不一,容易造成鳗鱼大、小不同,而大、小不同的鳗鱼会造成竞争抢食,从而不利于鳗鱼的养殖;为了调节同一养殖池内的鳗鱼大小大致相同,目前通常通过人工一只只筛选,筛选效率低;而个别采用鳗鱼收集器的设备无法实现鳗鱼单向收集,鳗鱼时常会溜出,使收集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鳗鱼收集器孔道结构,该鳗鱼收集器孔道结构设计合理,有利于提高筛选鳗鱼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鳗鱼收集器孔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周部具有鳗鱼单向过道的盛装容器,所述单向过道为设在盛装容器壁面上的过孔和设在过孔内的孔套,所述孔套靠近盛装容器的内侧具有呈尖锥状的软质挡片,所述软质挡片的周圈布设有开缝道。
进一步的,上述孔套外周壁设有螺纹,在孔套外周壁靠近盛装容器的内侧呈倒锥形,在孔套周壁外周且位于盛装容器壁面内、外侧上螺接有内螺母和外螺母。
进一步的,上述盛装容器的上部具有与抽吸泵连接的通孔,所述盛装容器的下部或侧部具有可启闭的盖门,所述通孔处设有仅仅过水的过滤网。
进一步的,上述盛装容器的上部连接有吊绳,所述吊绳的上端绕过滑轮并下放。
进一步的,上述盛装容器为方形框体或圆柱形框体。
进一步的,上述可启闭的盖门为可翻启的盖门,其一侧边铰接在盛装容器上,另一侧边通过门栓锁固在盛装容器上。
进一步的,上述可启闭的盖门为抽拉的盖门,盛装容器上设有以利盖门伸缩滑动的滑道。
本实用新型鳗鱼收集器孔道结构的安装及使用方法,在孔套外周壁上先旋上内螺母,使该内螺母旋至靠近具有软质挡片的一端,然后将该孔套没有软质挡片的一头自盛装容器内侧往外侧推塞,让孔套部分露在盛装容器外,然后在该端上旋上外螺母,根据需要通过鳗鱼的大小来调节内螺母旋设位置,调整确定后,由外螺母进行旋紧固定在盛装容器壁面上。
本实用新型鳗鱼收集器孔道结构设计合理,有利于提高筛选鳗鱼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构造示意图(孔套仅仅示意安装两个);
图2是孔套剖面构造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方法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包括但不限于本实施例所公开的技术内容。
本实用新型鳗鱼收集器孔道结构包括周部具有鳗鱼单向过道1的盛装容器2,所述盛装容器2的上部具有与抽吸泵3连接的通孔4,所述盛装容器的下部或侧部具有可启闭的盖门5,所述通孔处设有仅仅过水的过滤网6,抽吸泵3与通孔4通过管道10连接,管道另一端出口也伸入养殖池内,鳗鱼收集器孔道结构也没在养殖池内,通过盛装容器2周部均设有鳗鱼单向过道1,从而可大大提高鳗鱼通过的效率;通过可启闭的盖门5可方便将收集到的鳗鱼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成恩,未经郑成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917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太阳能的饵料智能投放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自动清洁的氧气鱼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