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PMMA粒子粉尘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91370.4 | 申请日: | 2018-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592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业冠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13/00 | 分类号: | B29B13/00;B08B3/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禾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20 | 代理人: | 仇波 |
地址: | 215216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心转杆 粉尘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 合流管 控制柜 滤筒 粉尘 表面附着 分离效果 机壳内部 完全分离 侧面 齿轮环 出料口 单片机 电磁阀 连接管 密封塞 水冲洗 套接 电机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PMMA粒子粉尘分离装置,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部设有滤筒,所述滤筒一侧贯穿设有第一空心转杆以及另一侧设有第二空心转杆,所述第一空心转杆外侧套接设有齿轮环,所述第一空心转杆端部设有连接管,所述第二空心转杆设有出料口,所述第二空心转杆端部内侧设有密封塞,所述第二空心转杆顶部与底部均设于合流管,所述第二空心转杆与合流管上均设有电磁阀,所述机壳一侧面设有控制柜以及另一侧面设有电机,所述控制柜内部设有单片机。本实用新型通过使得PMMA粒子表面附着的粉尘也被水冲洗掉,从而有效达到PMMA粒子与粉尘完全分离的目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分离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尘分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PMMA粒子粉尘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以丙烯酸及其酯类聚合所得到的聚合物统称丙烯酸类树酯,相应的塑料统称聚丙烯酸类塑料,其中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应用最广泛。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缩写代号为PMMA,俗称有机玻璃,是迄今为止合成透明材料中质地最优异,价格又比较适宜的品种,在某些特殊情况下,PMMA粒子会与粉尘混合,而现有的用于将PMMA粒子与粉尘进行分离的装置在实际使用时还存在一些缺点,如分离效率低,无法有效将PMMA粒子与粉尘进行分离以及分离出的粉尘混入空气中会回污染环境。
因此,发明一种用于PMMA粒子粉尘分离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PMMA粒子粉尘分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PMMA粒子粉尘分离装置,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部设有滤筒,所述滤筒一侧贯穿设有第一空心转杆以及另一侧设有第二空心转杆,所述第一空心转杆外侧套接设有齿轮环,所述第一空心转杆端部设有连接管,所述第二空心转杆设有出料口,所述第二空心转杆端部内侧设有密封塞,所述第二空心转杆顶部与底部均设于合流管,所述第二空心转杆与合流管上均设有电磁阀,所述机壳一侧面设有控制柜以及另一侧面设有电机,所述控制柜内部设有单片机,所述控制柜底部设有粉尘排出管,所述粉尘排出管侧面设有粉尘收集筒,所述电机端部设有齿轮,所述电机底部设有粒子排出管,所述粒子排出管一侧设有粒子收集筒,所述粉尘收集筒与粒子收集筒顶部均设有出气管以及侧面设有出料管。
优选的,所述粉尘排出管、粒子排出管和出料管上均设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第一空心转杆与连接管通过轴承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粉尘排出管一端贯穿机壳侧壁以及另一端贯穿粉尘收集筒顶部并延伸至粉尘收集筒内腔底部。
优选的,所述齿轮环与齿轮啮合,所述连接管的连接端设有风机。
优选的,所述单片机型号设置为M68HC16,所述电磁阀与单片机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粒子排出管一端贯穿机壳侧壁以及另一端贯穿粒子收集筒顶部并延伸至粒子收集筒内腔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业冠实业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业冠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913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