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观察地下害虫在土壤中活动规律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90528.6 | 申请日: | 2018-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365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商显坤;黄诚华;潘雪红;魏吉利;林善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林鹏 |
地址: | 530001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害虫 透明板 隔热门 活动规律 观察 土壤 热交换 本实用新型 隔热材料 土壤环境 箱体内部 活动地 内腔 受力 贴合 土表 装设 收容 开口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观察地下害虫在土壤中活动规律的装置,包括箱体及隔热门,箱体采用隔热材料制成且顶部具有开口,箱体的内腔用于收容供地下害虫生活的土壤,箱体的至少一侧上设有透明板,透明板上设有刻度,以确定地下害虫距离土表的距离;隔热门活动地装设于箱体或透明板上,并能够受力在一关闭位置及一打开位置之间运动,隔热门位于关闭位置时,隔热门贴合于透明板外侧,以防止箱体内部经由透明板与箱体的外部发生热交换;隔热门位于打开位置时,隔热门远离透明板,以便于操作者经由透明板观察箱体内的地下害虫。该装置能够模拟地下害虫生活的土壤环境,适用于观察地下害虫的活动规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观察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观察地下害虫在土壤中活动规律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地下害虫是指在土中生活并为害作物地下部分的一类害虫,是农作物害虫中发生种类最多、食性最杂、适应性最强、危害最重的害虫类群,包括金龟子、天牛、金针虫、根象甲、白蚁等。其主要以幼虫(若虫)为害,部分种类的成虫也能为害。主要取食为害作物种子、幼芽和根茎部位,造成作物缺苗断垄、减产失收、品质下降等问题,经济损失巨大。由于其主要生活在地下,活动隐蔽不易发现,一旦作物表现出被害症状却为时已晚,因此地下害虫的有效防控是当前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农民朋友所关心的重要问题。观察地下害虫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在土中的垂直活动规律对研究其生物学、生态学习性有重要的意义,并为研究其合理的防治时机和有效防控措施奠定基础。然而,由于地下害虫长期生活在土中,给观察地下害虫的活动带来了难度;现有技术的一些观察装置通常用于观察地面上昆虫的生长情况,其无法模拟地下害虫的生活环境,不适用于地下害虫的观察,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观察地下害虫在土壤中活动规律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观察地下害虫在土壤中活动规律的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观察地下害虫在土壤中活动规律的装置,包括箱体及隔热门,所述箱体采用隔热材料制成且顶部具有开口,所述箱体的内腔用于收容供地下害虫生活的土壤,所述箱体的至少一侧面上设有透明板,所述透明板上设有刻度,以确定地下害虫距离土表的距离;所述隔热门活动地装设于所述箱体或所述透明板上,并能够受力在一关闭位置及一打开位置之间运动,所述隔热门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隔热门贴合于所述透明板外侧,以防止箱体内部经由所述透明板与所述箱体的外部发生热交换;所述隔热门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隔热门远离所述透明板,以便于操作者经由所述透明板观察所述箱体内的地下害虫。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呈长方体状,包括底板、两块第一侧板及两块第二侧板,所述底板、两块所述第一侧板及两块所述第二侧板均采用隔热材料制成,两块所述第一侧板及两块所述第二侧板环绕连接于所述底板的周缘,两块所述第一侧板相对设置,两块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板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两块所述第二侧板,所述透明板嵌于所述第一侧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板及所述第一侧板均与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箱体的内腔呈长方体状,所述箱体的内腔宽度为7-11cm。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内腔长度为18-25cm,所述箱体的内腔高度为40-50cm。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门的一侧转动地装设于所述箱体或所述透明板上,并能够受力在所述关闭位置及所述打开位置之间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门滑动地装设于所述箱体上或所述透明板上,并能够受力在所述关闭位置及所述打开位置之间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板采用钢化玻璃制成,所述透明板面向所述内腔的侧面及背向所述内腔的侧面均设有透明隔热膜。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板面向箱体内腔的一侧还设有若干温度计,若干所述温度计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以测定位于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905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胡蜂养殖筑巢箱
- 下一篇:蝎子养殖单元及蝎子养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