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物联网的医院病区智能采集系统的电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89864.9 | 申请日: | 2018-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311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杨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层 感知层 应用层 智能采集系统 电路结构 医疗服务 医院病区 上位机 物联网 传感器 采集 医护 无线传输方式 无线收发芯片 医院数据库 信号传输 信号上传 汞污染 护士站 体温计 有效地 体温 工作量 破碎 数据库 存储 测量 脉搏 芯片 传输 检测 医疗 安全 |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医院病区智能采集系统的电路结构,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所述感知层将检测的信号上传给网络层,所述网络层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将所述信号传输到应用层中的上位机,并最终存储在医院数据库中;所述感知层包括采集体温的传感器以及采集脉搏的传感器;所述网络层包括以NRF905芯片作为无线收发芯片;所述应用层包括护士站中的上位机以及数据库。有益效果:测量精度及传输都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避免了体温计破碎带来的汞污染;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医疗服务的能力与效率、改善医疗服务质量与模式,促使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地医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医院病区智能采集系统的电路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和医疗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要求医疗技术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变,医疗物联网是未来智慧医疗的核心。医疗物联网的实质,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装置、医学传感器等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进而实现资源的智能化、信息共享与互联。
医院普通病区每日都要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体温每要天测量3次,脉搏在早上测量1次。体温一般是护士将水银体温计逐一发下去,过5min后再去病房收回,收回的同时记录体温数据以及手指测量患者腕部。这不仅占用了医务工作者大量的时间,而且测量结果也有误差,效率低,增加了医院的运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发明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医院病区智能采集系统的电路结构,该电路结构应用于医院病区采集系统中,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医院病区智能采集系统的电路结构,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其特征为:所述感知层将检测的信号上传给网络层,所述网络层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将所述信号传输到应用层中的上位机,并最终存储在医院数据库中;所述感知层包括采集体温的传感器以及采集脉搏的传感器;所述网络层包括以NRF905芯片作为无线收发芯片;所述应用层包括护士站中的上位机以及数据库;所述采集体温的传感器包括JA31104芯片和热敏电阻,所述JA31104芯片将热敏电阻采集的体温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OEB/DATA管脚的脉冲数据来实现读取体温数据;所述采集脉搏的传感器包括电极、导联线、信号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所述电极采用自粘式Ag-AgCl电极,患者使用时将其分别粘在其左右手拇指处;导联线采用单芯屏蔽电缆;导联线与电极通过按扣连接;所述信号放大电路包括前置放大电路以及仪表放大电路,所述前置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仪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经过仪表放大电路输出端输出的脉搏信号经过滤波电路后传输到单片机中,所述单片机对脉搏信号进行A/D转换器、数字滤波后进行RR波的提取及定位。
优选为:所述感知层完成信息采集后,通过NRF905芯片发送数据;并通过USB905芯片插入护士站上位机的USB上;所述USB905芯片包括如下结构:采用Silicon公司的C8051F327芯片为核心,使用NRF905作为收发芯片;C8051F327首先设置NRF905,使其一直处于收发状态,并且与脉搏计的射频配置寄存器参数一致;C8051F327提供12兆位/s或1.5兆位/s操作,符合USB2.0规范;USB接口的差分数据线对应芯片的UD-和UD+直接相连,UD-和UD+是信号线的物理接口,由输出驱动电路和输入接收器两部分组成,实现了USB物理层的特性;USB905芯片内置12MHz振荡器,并且设有稳压器和收发器。
有益效果:测量精度及传输都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体温采集的方式可以极大地减少水银体温计的使用量,避免了体温计破碎带来的汞污染;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医疗服务的能力与效率、改善医疗服务质量与模式,促使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地医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系统构架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898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参数生命体征监护装置
- 下一篇:柔性压电传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