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废渣空心砖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87877.2 | 申请日: | 2018-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596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徐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赤水市瑞泰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1/00 | 分类号: | E04C1/00 |
代理公司: | 昆明润勤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5 | 代理人: | 付石健 |
地址: | 564708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心腔 腔壁 气窗 砖体 空心砖 本实用新型 建筑废渣 矩阵设置 上下两端 承重柱 交叉处 通气孔 竖直 连通 密封 密封气体 体积变化 外界连通 砖体表面 保护砖 堵塞物 压应力 粘结面 砂浆 堆砌 内塞 透气 粘结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废渣空心砖,包括砖体,所述砖体内竖直方向呈矩阵设置有若干的空心腔,所述空心腔的上下两端均密封;在空心腔的腔壁交叉处设有承重柱;所有的空心腔均通过腔壁上开设的通气孔相互连通;砖体表面至少开设一个通往空心腔的气窗,气窗内塞有透气堵塞物。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上采用了竖直方向呈矩阵设置的空心腔,在腔壁交叉处设有承重柱,可以让砖体承受较大的压应力。同时空心腔的上下两端均密封,在进行堆砌时不会导致粘结面过小或者粘结的砂浆掉入空心腔内等问题出现。所有的空心腔均通过腔壁上开设的通气孔相互连通,并通过气窗与外界连通,使得砖体不会由于密封气体的体积变化导致内部产生应力,从而保护砖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废渣空心砖。
背景技术
在某些非承重墙或者框架结构的建筑填充中,多会使用到空心砖,不仅达到了建筑目的,由于空心砖的特殊结构,还可以节省很多的建筑材料和成本。现有技术中,空心砖的空心腔多为横向开设,且腔壁较薄弱,但是砖体的主要受力是竖直方向的压应力,横向开设的空心腔降低了砖体在竖直方向的承压能力。若直接将空心腔竖直设置,则又会导致砖体之间的粘结面积小,且粘结的砂浆很容易就掉入空心腔内。若将空心腔密封,又会导致里面的气体在温度的变化下产生体积变化从而产生应力变化,影响砖体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承压能力强,粘结面积大且空心腔内气体不会产生应力的建筑废渣空心砖。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建筑废渣空心砖,包括砖体,所述砖体内竖直方向呈矩阵设置有若干的空心腔,所述空心腔的上下两端均密封;在所述空心腔的腔壁交叉处设有承重柱;所有的空心腔均通过腔壁上开设的通气孔相互连通;所述砖体表面至少开设一个通往空心腔的气窗,所述气窗内塞有透气堵塞物。
进一步的,透气堵塞物为不规则建筑粗废渣。
进一步的,建筑粗废渣粒径为5mm-1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本实用新型结构上采用了竖直方向呈矩阵设置的空心腔,在空心腔的腔壁交叉处设有承重柱,可以让砖体承受较大的压应力。同时空心腔的上下两端均密封,在进行堆砌时不会导致粘结面过小或者粘结的砂浆掉入空心腔内等问题出现。所有的空心腔均通过腔壁上开设的通气孔相互连通,并通过气窗与外界连通,使得上下端密封的空心腔不会在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时由于内部密封气体的体积变化导致砖体内部产生应力,从而保护砖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砖体,2-空心腔,21-腔壁,3-承重柱,4-通气孔,5-气窗,51-透气堵塞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2所示:
一种建筑废渣空心砖,包括砖体1,所述砖体1内竖直方向呈矩阵设置有若干的空心腔2,所述空心腔2的上下两端均密封;在所述空心腔2的腔壁21交叉处设有承重柱3;所有的空心腔2均通过腔壁21上开设的通气孔4相互连通;所述砖体1表面至少开设一个通往空心腔 2的气窗5,所述气窗5内塞有透气堵塞物51。
具体的,为了方便承重柱3安装,空心腔2为方形,长宽之比为1.5-2:1。
具体的,为了保证透气性,建筑粗废渣粒径为5mm-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赤水市瑞泰建材有限公司,未经赤水市瑞泰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878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