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提高脱硝效率的喷氨格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84740.1 | 申请日: | 2018-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387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勇;程国际;陈光;余俊;杨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易能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90 | 分类号: | B01D53/90;B01D53/56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上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5 | 代理人: | 王伟 |
地址: | 243051 安徽省马鞍山***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氨气 母管 烟道 扰流部件 脱硝效率 喷氨格栅装置 本实用新型 烟气 等距离布置 烟气流向 氨逃逸 喷孔 喷入 上喷 紊流 节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高脱硝效率的喷氨格栅装置,主要包括SCR烟道、喷氨母管、扰流部件,所述喷氨母管等距离布置在SCR烟道内,所述喷氨母管上方的SCR烟道上等间距设有扰流部件,所述喷氨母管上等间距设有喷孔。本实用新型氨气通过喷氨母管从母管上喷孔喷入SCR烟道,氨气流向与烟气流向一致,氨气通过扰流部件时,产生紊流,使烟气与氨气迅速混合,提高氨气与烟气的混合程度,从而减少氨逃逸,节约成本,提高脱硝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脱硝效率的喷氨格栅装置。
背景技术
据统计,2010年全国SO2排放量约1990万吨,NOx排放量约1200万吨,酸雨和雾霾等天气给国民的经济带来巨大损失,也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氮氧化物严重破坏大气臭氧层、与血红球的亲和力超过CO的1000倍、生成的酸雨直接危害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产生的雾霾直接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
目前,锅炉及工业窑炉的烟气脱硝主要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与非催化还原法(SNCR)。SCR脱硝具有脱硝效率高,安全性高,应用广泛等特点。在SCR脱硝系统中喷氨装置对脱硝效率有很大影响。
传统喷氨格栅的设计通常将SCR烟道截面分成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有一根喷氨母管和若干个喷孔,每个区域的氨流量通过蝶阀单独调节,从而保证氨与烟气的混合分布。喷氨格栅主要包括喷氨管道、支撑、配件等。
传统的喷氨格栅在喷孔一样大小情况下,末端喷孔的氨流量小于入口端喷孔的氨流量,造成部分区域内氨与烟气混合不均匀;传统的喷氨格栅设计没有扰流部件,使得氨气与烟气的混合距离变长混合时间变大;计算的理论氨耗量就不准确,为了保证NOX排放的达标,企业只能加大喷氨量,氨逃逸率增大,经济效果较差;而且也使硫酸氢氨生成的几率大大增大,容易造成下游设备的堵塞和腐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一种提高脱硝效率的喷氨格栅装置,具有提高氨气与烟气的混合程度,从而减少氨逃逸,节约成本,提高脱硝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高脱硝效率的喷氨格栅装置,主要包括SCR烟道、喷氨母管、扰流部件,所述喷氨母管等距离布置在烟道内,所述喷氨母管上方的SCR烟道上等间距设有扰流部件,所述喷氨母管上等间距设有喷孔。
作为优选手段,所述喷氨母管与扰流部件交错分布。
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手段,所述喷氨母管上的喷孔方向与烟气流向一致。
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手段,所述喷氨母管上的喷孔直径从进气端到末端按照比例逐渐减小。
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手段,所述喷孔是圆形喷孔。
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手段,所述扰流部件外形为圆形结构。
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手段,每个所述喷氨母管上设置8个喷孔。
采用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1、氨气通过喷氨母管从母管上喷孔喷入SCR烟道,氨气流向与烟气流向一致,氨气通过扰流部件时,产生紊流,使烟气与氨气迅速混合,提高氨气与烟气的混合程度,从而减少氨逃逸,节约成本,提高脱硝效率;2、氨气进入喷氨母管,喷氨母管上喷孔直径按照比例从入口到末端依次逐渐减小,从而保证在喷氨母管氨气压力的减小情况下,每个喷孔的喷氨量基本一致,保证每个喷氨区域氨流量的均匀性;3、扰流部件保证氨与烟气能够快速的、高效的混合,从而保证氨与烟气充分混合,提高了脱硝效率,提高氨利用率,减少氨逃逸,减小氨耗量,降低脱硝系统运行成本,具有较高的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提高脱硝效率的喷氨格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喷氨母管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易能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易能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847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