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插座及插排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083936.9 | 申请日: | 2018-0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190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 发明(设计)人: | 赵洵;李少杰;戚晓伟;郭国强;李晓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英创汇智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633 | 分类号: | H01R13/633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吴迪 |
| 地址: | 301700 天津市武清区汽车产业***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脱离架 插孔 插头 壳体 单手 拔出 插座 侧面 下表面 插排 按压 本实用新型 插口 插头损坏 插座本体 接触插头 上表面 省力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插座及插排组件。插座本体和脱离架;所述本体上表面设置有插孔和位于插孔侧面的凹槽,所述脱离架位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脱离架能够与插头的壳体的下表面接触,以使插头的壳体完全插入所述插孔后,所述脱离架用于在所述插孔的侧面将所述插头的壳体与所述插孔分离。解决了现有插座使用时无法单手拔出,且多次拔出造成插头损坏的问题。通过在插孔的侧面的凹槽内设置有脱离架,以使在插头在完全插入插口后,单手按压插孔侧面的脱离架,脱离架接触插头壳体的下表面,脱离架给插头的壳体一个向上的力,使插头的壳体与插孔分离,单手很容易将插头拔出,且不需要集中使用过大的力,操作省力快捷,单手即可完成,使用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插座及插排组件。
背景技术
在工厂的流水线上,设备调试的非常完备,不需要增添太多的仪器和供电设备,例如插座和用电设备。但是,在遇到生产线故障,设备工程师需要携带额外的测试设备到达现场处理问题,需要现场提供额外的供电设备,最常用的是插座。
检修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测试,当一个二针的插头插入插座时,完全将二针插头拔出插座平均需要15N的拉力左右;当一个三针的插头插入插排时,完全将三针插头拔出插座平均需要25N左右。设备维护的工程师将插头从插座上断开的时候,由于施加过大的拉力才能将插头拔出,工程师必须两只手同时操作才能实现。而实际情况是,设备工程师在维修设备的时候,往往不能同时腾出两只手进行操作,或者腾出两只手操作的时候会使得工作中断,工作效率下降,且在多次插拔插头在插座上,导致插头上的连接电线与插头破损的问题,安全系数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座,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插座在使用时插头无法单手被拔出,且造成与插头多次拔出时插头损坏,安全系数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排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插排组件在使用时插头无法快速单手拔出,多次插拔插头导致插头电线松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插座,包括本体和脱离架;
所述本体上表面设置有插孔和位于插孔侧面的凹槽,所述脱离架位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脱离架能够与插头的壳体的下表面接触,以使插头的壳体完全插入所述插孔后,所述脱离架用于在所述插孔的侧面将所述插头的壳体与所述插孔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脱离架的上表面与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平齐,以使插头能够完全插入所述插孔时,所述插头的壳体的下表面与所述脱离架的上表面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脱离架包括脱离部和按压部,所述脱离部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脱离部的上表面与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平齐,所述按压部一端与所述脱离部铰接,所述按压部倾斜连接在所述脱离部一侧,且所述按压部卡靠在所述凹槽的内侧壁上,以使压动所述按压部时所述脱离部将所述插头脱离所述插座。
进一步的,所述按压部一端与所述脱离部之间通过连接轴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脱离部包括倾斜面,且所述倾斜面位于所述脱离部前端,以使压动所述按压部时增加所述倾斜面与所述插头的壳体接触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脱离部的外表面设置有防磨层,用于防止压动所述按压部时所述脱离部磨损所述插头。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脱离架的数量为两个;
两个所述凹槽分别位于所述插孔的两侧,两个所述脱离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凹槽内,以使单手对两个所述脱离架施力时所述插头两侧均与所述插座分离。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脱离架相对设置在所述插孔两侧,且两个所述脱离架呈V字型。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与所述脱离架一体形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排组件,包括多个所述的插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英创汇智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天津英创汇智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839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