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土木工程后插筋抗浮抗拔桩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83925.0 | 申请日: | 2018-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988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王世斌;梁春辉;潘映兵;王晓玉;田敏;林芝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6 | 分类号: | E02D5/36;E02D31/12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罗磊 |
地址: | 710018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 本实用新型 混凝土桩 土木工程 抗拔桩 插筋 抗浮 体内 钢筋混凝土桩 圆周均匀分布 混凝土缺陷 混凝土桩体 连接钢管 浇注 成孔 背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土木工程后插筋抗浮抗拔桩,包括混凝土桩体以及插设在混凝土桩体内的特制钢筋;特制钢筋包括插设在混凝土桩体内且沿圆周均匀分布的至少3根钢筋,多根钢筋所围成圆周的内侧设置有与所有钢筋均固定连接的连接钢管,每个钢筋背离圆周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钢筋。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钢筋混凝土桩的成孔缺陷及浇注混凝土缺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土木工程后插筋抗浮抗拔桩。
背景技术
目前工程中,地下室抗浮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钢筋混凝土灌注桩作为抗浮抗拔桩,要先采用打桩机在土中成孔,然后再放入加工好的钢筋笼,最后再浇筑混凝土。打桩机在土中成孔经常会遇到塌孔窜孔,导致钢筋笼在放入桩孔时,达不到要求的深度。先放钢筋笼再浇筑混凝土也会存在缩颈,混凝土中夹泥夹砂,造成桩身混凝土质量不满足设计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土木工程后插筋抗浮抗拔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钢筋混凝土桩的成孔缺陷及浇注混凝土缺陷。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土木工程后插筋抗浮抗拔桩,包括混凝土桩体以及插设在混凝土桩体内的特制钢筋。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特制钢筋包括插设在混凝土桩体内且沿圆周均匀分布的至少3根钢筋,多根钢筋所围成圆周的内侧设置有与所有钢筋均固定连接的连接钢管,每个钢筋背离圆周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钢筋。
多根钢筋下端弯折合并焊接为一体形成锥形头。
钢筋上端伸出混凝土桩体上表面0.5~1.0米。
连接钢管与钢筋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连接钢管沿钢筋长度每隔1.5~2.5米设置一道。
限位钢筋与钢筋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限位钢筋沿钢筋长度每隔1.5~2.5米设置一道。
限位钢筋包括一根竖直设置的钢筋a,钢筋a的两端均连接有钢筋b,两个钢筋b呈“八”字分布,钢筋b远离钢筋a的一端连接有竖直设置有钢筋c,钢筋c与钢筋焊接固定。
钢筋由3~5根钢筋并列焊接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混凝土桩体内后插入特制钢筋,减少了工序,缩短了每根桩的施工周期,避免了现有钢筋混凝土桩的成孔缺陷及浇注混凝土缺陷;同时特制的钢筋采用3~5根钢筋并列焊接而成,较传统混凝土灌注桩的钢筋笼取消了箍筋,减少了钢筋用量。沿钢筋长度每隔1.5~2.5米设置限位钢筋,保证了钢筋插入混凝土中时的位置居于桩的中心区域,增加了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有利于减少钢筋的锈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土木工程后插筋抗浮抗拔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土木工程后插筋抗浮抗拔桩中特制钢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土木工程后插筋抗浮抗拔桩中特制钢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限位钢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钢筋,2.连接钢管,3.限位钢筋,4.混凝土桩体;3-1.钢筋a, 3-2.钢筋b,3-3.钢筋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一种土木工程后插筋抗浮抗拔桩,如图1所示,包括混凝土桩体4以及插设在混凝土桩体4内的特制钢筋。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839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敏感建、构筑物加固变形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抗拔复合管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