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商用烤炉的发热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83786.1 | 申请日: | 2018-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158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赖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吉源电热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9/06 | 分类号: | F26B9/06;F26B23/06;F26B25/00;A47J3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热 发热管装置 导热槽 上平板 下平板 电热 铜棒 本实用新型 独立单元 导热管 热平板 烤炉 商用 并列 铝合金材料 便于维修 传导热量 发热均匀 烤炉烘烤 连接电源 平板阵列 导热片 套接 粘接 开凿 发热 对称 伸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商用烤炉的发热管装置,包括用于安装发热管装置的传热平板阵列,传热平板阵列为铝合金材料制成的U型板,包括完全对称的左传热平板和右传热平板,左传热平板和右传热平板均由多个相同的独立单元组成,每个独立单元包括上平板和下平板,上平板与下平板之间对应的位置开凿有导热槽,导热槽内安装有并列发热管装置;并列发热管装置包括用于连接电源发热的电热铜棒和套接在电热铜棒两端用于传导热量的导热管,电热铜棒固定在传热平板上的导热槽中心位置,导热管的末端从上平板与下平板的边沿处伸出并且粘接有导热片。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快速发热均匀传热操作,有效提高烤炉烘烤质量,且可靠性强便于维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烤炉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商用烤炉的发热管装置。
背景技术
烤炉是一种密封的用来烤食物或烘干产品的电器,分为家用烤炉和商用烤炉。家用烤炉可以用来加工一些面食,商用烤箱为商业上用来烘干产品的一种设备,有电的、有瓦斯的,又叫烤炉、烘干箱等。
电烤箱是利用电热元件所发出的辐射热来烘烤食品的电热器具,利用它我们可以制作烤鸡、烤鸭、烘烤面包、糕点等。根据烘烤食品的不同需要,电烤箱的温度一般可在50-250℃范围内调节。在一般的商用烤炉的使用中对于烤炉的传热效率以及可靠性的要求比较严格。
但是现有的商用烤炉存在以下问题:(1)发热管的传热不均,导致烘烤时局部过热影响产品质量;(2)发热管为一体化结构,一旦某处出现问题将影响整个装置工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商用烤炉的发热管装置,能有效的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商用烤炉的发热管装置,包括用于安装发热管装置的传热平板阵列,所述传热平板阵列为铝合金材料制成的U型板,包括完全对称的左传热平板和右传热平板,所述左传热平板和右传热平板均由多个相同的独立单元组成,每个独立单元包括上平板和下平板,所述上平板与下平板之间对应的位置开凿有导热槽,所述导热槽内安装有并列发热管装置;
所述并列发热管装置包括用于连接电源发热的电热铜棒和套接在电热铜棒两端用于传导热量的导热管,所述电热铜棒固定在传热平板上的导热槽中心位置,所述导热管的末端从上平板与下平板的边沿处伸出并且粘接有导热片,所述导热片紧贴烤炉的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左传热平板和右传热平板的底部供电端之间连接有采用导热性能良好的紫铜制成的U型导热弯板。
进一步地,所述U型导热弯板的弯折截面上等间距均匀开凿有导线孔,所述导线孔用于穿接导线连接至各个电热铜棒的电极上。
进一步地,所述电热铜棒包括外表面的紫铜电热管和螺旋缠绕在紫铜电热管表面的螺旋加热电阻丝,所述螺旋加热电阻丝用于连接电源通电发热。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片与传热平板阵列之间的缝隙中填充有保温隔热层,所述保温隔热层采用玻璃棉和聚四氟乙烯混合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传热平板阵列,利用U型导热弯板连接左右两侧的传热平板,在保证各个传热平板独立的同时也实现了相互之间的热能平衡传递,使得整个传热平板阵列传热均匀,即实现了烤箱内部的受热均匀,提高烘烤质量;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并列发热管装置,每个电热铜棒之间相互独立,大大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便于进行装置维修操作,在电热铜棒上使用螺旋加热电阻丝,使得紫铜电热管受热更加快速均匀,进一步提高了烤炉烘烤的加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热平板阵列单元侧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吉源电热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吉源电热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837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