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危险报警灯闪烁时转向信号失灵的优化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83730.6 | 申请日: | 2018-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360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詹远武;吕凤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Q1/34 | 分类号: | B60Q1/34;B60Q1/52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王利强 |
地址: | 311112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常闭继电器 危险报警灯 优化控制器 输出 转向信号 开关管 电阻 失灵 信号输出端 信号输入端 控制装置 输入A端 输入B端 发射极 闪烁 汽车 危险报警灯开关 本实用新型 输出信号线 常闭触点 输出端子 转向开关 集电极 接地端 右转 左转 断开 改装 优化 | ||
一种汽车危险报警灯闪烁时转向信号失灵的优化控制器,包括信号输入端、控制装置和信号输出端,信号输入端包括输入A端与输入B端,输入A端与输入B端分别连接转向开关的“左转”和“右转”的输出端子,信号输出端包括输处E端和输出F端,输出E端和输出F端连接在断开危险报警灯开关的输出信号线上;控制装置包括常闭继电器、开关管VT、第一电阻Ra、第二电阻Rb和第三电阻Rc,开关管VT的发射极与接地端连接,同时开关管VT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连接所述常闭继电器的线圈,常闭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两端分别与所述输出E端和输出F端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改装优化、成本较低的汽车危险报警灯闪烁时转向信号失灵的优化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汽车危险报警灯及转向信号灯的电路优化,特别是一种在危险报警灯开启后仍能实现转向信号灯指示的优化控制器。
背景技术
汽车中的危险报警灯,俗称双闪灯或双跳灯,一般在遇到浓雾、车辆发生故障、行驶中突遇暴雨、行驶中发生紧急故障、道路上临时停车、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牵引故障机动车等时使用,从而提醒其他车辆或过往行人注意本车发生了特殊情况。
现有许多车辆在危险报警灯开关接通后,转向开关接通是无效的,即操纵转向开关后仍是危险报警灯的“双跳”状态,这在行车过程中其实是很危险的,大大增加了车辆行驶的不安全因素。例如在浓雾、风沙等视线不好的特殊天气情况下行车,驾驶员一般都会打开危险报警灯,但若此时又需要转弯或变道时,驾驶员又会习惯性地操纵转向开关,而此时实际仍是危险报警灯“双闪”或“双跳”功能,这极易给过往车辆特别是后车带来不恰当的提示,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因此,“汽车危险报警灯闪烁时转向开关操纵失效”可以定性为汽车设计的一个“缺陷”。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现有的中国专利公开文献公开了一种汽车危险报警闪光灯电路[申请号CN201510432058.8],该汽车危险报警闪光灯电路包括左转向灯、右转向灯和电源,电源的一端还依次连接有危险报警灯开关和转向开关,危险报警灯开关具有电源接口、控制接口一和控制接口二,电源接口与电源的一端相连,控制接口一连接转向开关的输入接口二,控制接口二连接转向开关的输入接口一,转向开关还包括左输出接口和右输出接口,左输出接口连接左转向灯的一端,右输出接口连接右转向灯的一端,左转向灯和右转向灯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源的另一端连接。该电路实现了普通控制的转向信号灯转向优先的目的,但对已经投放市场的电子控制在用车,不便改装优化。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汽车危险报警闪光灯电路方式的不便于改装优化、成本较高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改装优化、成本较低的汽车危险报警灯闪烁时转向信号失灵的优化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危险报警灯闪烁时转向信号失灵的优化控制器,所述优化控制器包括信号输入端、控制装置和信号输出端,所述信号输入端包括输入A端与输入B端,所述输入A端与输入B端分别连接转向开关的“左转”和“右转”的输出端子,所述信号输出端包括输处E端和输出F端,所述输出E端和输出F端连接在断开危险报警灯开关的输出信号线上;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常闭继电器、开关管VT、第一电阻Ra、第二电阻Rb和第三电阻Rc,外接电源分别与第一电阻Ra的一端和第三电阻Rc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管VT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a的另一端与中间节点连接,所述输入A端通过第一二极管D1与所述中间节点连接,所述输入B端通过第二二极管D2与所述中间节点连接,所述中间节点通过第二电阻Rb与所述开关管VT的基极连接,所述开关管VT的的发射极与接地端连接,同时开关管VT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连接所述常闭继电器的线圈,所述常闭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两端分别与所述输出E端和输出F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837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