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挡塞的扣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82968.7 | 申请日: | 2018-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305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蔡荣湍;吴金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阳城(厦门)户外用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5B25/14 | 分类号: | A45B25/14;A45B25/12;A45B25/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劲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6 | 代理人: | 吴清珠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挡塞 扣合杆 凸台 内管 外管 本实用新型 扣合结构 导正槽 扣入 上巢 上端 伞头 套接 下巢 下端 轴向 紧凑 美观 组装 贯穿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公开了一种挡塞的扣合结构,包括上巢、中棒、下巢、均设置在中棒内的内管挡塞、中管挡塞、外管挡塞,中棒包括依次套接的内管、中管、外管,外管上端与上巢相连,内管下端与伞头相连,内管挡塞包括第一扣合杆,内管挡塞上设有第一导正槽,第一扣合杆的头部上部设有第一凸台,第一扣合杆的头部位于第一凸台旁设有第一凹槽,外管挡塞包括第二扣合杆,第二扣合杆的头部上部设有第二凸台,第二扣合杆头部位于第二凸台旁设有第二凹槽,中管挡塞上沿轴向设有贯穿中管的第二导正槽。本实用新型中棒扣合时,第二凸台扣入第一凹槽内,同时第一凸台扣入第二凹槽内,实现扣合功能;该结构简单、紧凑、美观,加工成本和组装成本均较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尤其涉及了一种挡塞的扣合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折伞收伞的扣合,有采用折中棒内多个弹珠扣合来实现的,也有采用下巢与外芽扣合来实现的,还有采用中棒与外芽扣合来实现的,后两种方式虽然结构简单、紧凑、成本底,但是都要外芽才行;也有的结构是不能用外芽的,就得用第一种方式,而用第一种方式加工和组装都比较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设置外芽,且加工和组装均较简单的挡塞的扣合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挡塞的扣合结构,包括上巢、中棒、下巢、均设置在中棒内的内管挡塞、中管挡塞、外管挡塞,中棒包括依次套接的内管、中管、外管,外管上端与上巢相连,内管下端与伞头相连,内管挡塞包括第一扣合杆,内管挡塞上设有第一导正槽,第一扣合杆的头部上部设有第一凸台,第一扣合杆的头部位于第一凸台旁设有第一凹槽,外管挡塞包括第二扣合杆,第二扣合杆的头部上部设有第二凸台,第二扣合杆头部位于第二凸台旁设有第二凹槽,中管挡塞上沿轴向设有贯穿中管的第二导正槽。
作为优选,内管挡塞上设有第一环形挡台,第一环形挡台下端面抵着内管上端。
作为优选,外管挡塞上设有第二环形挡台,第二环形挡台上端抵着上巢、下端抵着外管上端。
作为优选,中管挡塞上部设有第三环形挡台,第三环形挡台下端面抵着中管上端。
作为优选,第一凸台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有第一导向斜面。
作为优选,第二凸台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有第二导向斜面。
作为优选,内管挡塞上设有供第一扣合杆活动的活动槽。
作为优选,第一扣合杆位于活动槽内且其根部与活动槽一侧壁一体式连接,第一导正槽设置在内管挡塞上位于活动槽上与第一扣合杆相对的侧壁上,第一导正槽与活动槽相通。
作为优选,内管挡塞上部设有第一弹珠孔,第一弹珠孔内装有复位弹簧和弹珠,该弹珠与内管配合。
作为优选,中管挡塞上还设有第二弹珠孔,第二弹珠孔内装有复位弹簧和弹珠,该弹珠与中管配合。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中棒扣合时,外管挡塞上的第二扣合杆上的第二凸台扣入内管挡塞上的第一扣合杆上的第一凹槽内;同时内管挡塞上的第一扣合杆上的第一凸台扣入外管挡塞上的第二扣合杆上的第二凹槽内,实现扣合功能;该结构简单、紧凑、美观,只需三个部件,且三个部件若有坏掉的即可拆卸进行更换,加工成本和组装成本相比现有的均较低。第一导向斜面和第二导向斜面的设置便于第一扣合杆和第一扣合杆的扣合和脱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棒扣合后的结构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内管挡塞、中管挡塞、外管挡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内管挡塞、中管挡塞、外管挡塞的剖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阳城(厦门)户外用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太阳城(厦门)户外用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829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