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移动断路器接地小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80988.0 | 申请日: | 2018-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822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施春隆;陆基权;梁海;张华丽;陈真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友源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1/167 | 分类号: | H02B11/167;H02B11/28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 |
地址: | 527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断路器 接地小车 可移动 本实用新型 铜排 固定支架 触臂 固定安装支架 断路器位置 断路器组件 接地装置 人为因素 铜排组件 位置精准 接地 静触头 底座 预设 车身 串联 检修 配合 维护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移动断路器接地小车。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断路器的接地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移动断路器接地小车。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移动断路器接地小车,可快速准确地切换触臂的位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车身上设有一组以上用于固定安装支架的固定支架,铜排组件包括串联触臂的第一铜排和连接第一铜排与底座的第二铜排,第二铜排接地。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可移动断路器接地小车可通过在不同位置预设固定支架,使断路器组件可快速、准确地在不同固定支架之间切换位置,便于操作、维护和检修,消除了人为因素造成的断路器位置误差,有利于断路器与静触头的位置精准配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断路器的接地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移动断路器接地小车。
背景技术
配电系统中的接地装置对配电系统的可靠运行起重要作用,并且要求断路器与静触头的位置准确配合。现有技术中,如中国实用新型CN204230652U涉及的“一种断路器接地车”,其技术特征在于:立柱和竖铜排上分别设有与横铜排配合的长圆孔,使触臂的位置可上下调节。其技术缺陷在于:触臂位置的上下调节的尺度需要人工判断,存在人为因素造成的位置误差,不利于快速、准确地调节触臂的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移动断路器接地小车,可快速准确地切换触臂的位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可移动断路器接地小车,包括设有轮子的底座、设在底座上的车身、断路器组件和使断路器组件接地的铜排组件,所述断路器组件包括与车身连接的安装支架、设在安装支架上的若干绝缘子、设在绝缘子端部的触臂和设在触臂端部的梅花接头,所述车身上设有一组以上用于固定所述安装支架的固定支架,所述铜排组件包括串联所述触臂的第一铜排和连接第一铜排与底座的第二铜排,第二铜排接地。
作为改进,所述车身上设有左右两块对称设置的侧板,侧板上设有若干纵向排布的固定孔,所述固定支架通过固定孔与侧板连接;所述车身上设有上下两组固定支架,每组固定支架包括左右两个对称设置的固定支架。
作为改进,所述安装支架通过车身接地。
作为改进,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个所述轮子,底座上设有可推拉可移动断路器接地小车前后移动的把手。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可移动断路器接地小车可通过在不同位置预设固定支架,使断路器组件可快速、准确地在不同固定支架之间切换位置,便于操作、维护和检修,消除了人为因素造成的断路器位置误差,有利于断路器与静触头的位置精准配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断路器组件安装在车身上方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1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断路器组件安装在车身中部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3的左视图。
说明书与说明书附图涉及的名词与标号包括:底座1、车身2、断路器组件3、铜排组件4、轮子5、把手6、安装支架7、绝缘子8、触臂9、梅花接头10、侧板11、第三固定孔12、固定支架13、第一铜排14、第二铜排15、第二固定孔16、第一固定孔17。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4所示,一种可移动断路器接地小车,包括底座1、设在底座1上的车身2、断路器组件3和使断路器组件3接地的铜排组件4。底座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个轮子5,底座1上设有可推拉可移动断路器接地小车前后移动的把手6,使小车可前后移动以便断路器与静触头配合。图1和图2为断路器组件安装在车身上方的示意图,图3和图4为断路器组件安装在车身中部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友源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友源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809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