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宿舍防盗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80145.0 | 申请日: | 2018-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344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丁向荣;贾萍;林明;全贞锡;王春光;林温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8B13/24 | 分类号: | G08B13/2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胡辉 |
地址: | 5103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换器 本实用新型 误报警 防盗系统 或门芯片 第二模 标签 人体红外感应 日常生活用品 宿舍 保证系统 报警装置 闹钟模块 物品标签 第一模 防盗 报警 增设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宿舍防盗系统,包括RFID标签、闹钟模块、第一RFID读写器、第二RFID读写器、第一模数转换器、第二模数转换器、或门芯片、MCU和报警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了RFID技术来取代人体红外感应技术来进行防盗,十分方便,且只有在被保护物品离开RFID读写器的范围才会报警,误报警率低;RFID标签包括物品标签和物主标签,通过增设的物主标签、第二RFID读写器、第二模数转换器和或门芯片保证系统在被保护物品的拥有者取走被保护物品时不会误报警,进一步降低了误报警率。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用品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宿舍防盗系统。
背景技术
防盗问题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令人担忧的问题,目前,最常用的防盗方法就是为需要保护的东西上锁,但是这种方法极大地限制了物体的自由度,当需要对上锁的物体进行移动时,就不得不进行必要的开锁动作,会造成一定的不便利。另一种常用的方法就是利用红外感应防盗装置,该装置的功能是感应到人体发射出的特定波长的红外线就进行警报作用,可以在根本上防止盗贼接近被保护物品,不必对被保护物品进行上锁,但也因为利用了人体红外感应技术,所以该装置只要感应到人,即使感应到被保护物品的拥有者也会进行报警,所以当该装置运作时,即使是被保护物品的拥有者也无法使用物品,甚至无法靠近被保护物品,容易产生误报警现象。此外,目前的防盗装置也不具备闹钟的功能,功能较为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误报警率低和功能丰富的基于RFID技术的宿舍防盗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宿舍防盗系统,包括RFID标签、闹钟模块、第一RFID读写器、第二RFID读写器、第一模数转换器、第二模数转换器、或门芯片、MCU和报警装置,所述RFID标签包括物品标签和物主标签,所述物品标签与第一RFID读写器无线连接,所述物主标签与第二RFID读写器无线连接,所述第一RFID读写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模数转换器进而与或门芯片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RFID读写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二模数转换器进而与或门芯片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或门芯片的输出端与MCU的输入端连接,所述MCU的输出端与报警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闹钟模块与MCU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背光显示模块,所述背光显示模块的输入端与MCU的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背光显示模块包括背光开关、背光电路和LCD显示屏,所述LCD显示屏的输入端和背光开关的输入端均与MCU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背光开关的输出端与背光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背光电路包括5V电源、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晶体管、第三电阻和LED灯,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背光开关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阻的一端和第一晶体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均连接5V电源,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依次通过第三电阻和LED灯进而连接大地。
进一步,还包括闹钟开关和报警开关,所述闹钟开关连接在闹钟模块与MCU之间,所述报警开关连接在MCU的输出端与报警装置的输入端之间。
进一步,还包括键盘模块,所述键盘模块的输出端与MCU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报警装置包括第四电阻、第二晶体管、第五电阻、NS5608芯片、扬声器和第三晶体管,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MCU的输出端,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晶体管的基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分别与NS5608芯片的VDD脚和扬声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第五电阻的一端和NS5608芯片的输入脚,所述NS5608芯片的输出脚连接第三晶体管的基极,所述扬声器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晶体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三晶体管的发射极、NS5608芯片的VSS脚和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均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801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电站智能安防系统
- 下一篇:一种家用电气火灾及漏电报警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