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基桩的灌浆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79703.1 | 申请日: | 2018-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608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周兆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兆弟 |
主分类号: | E02D5/50 | 分类号: | E02D5/50;E02D5/24;E02D5/30;E02D15/04;E02D5/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8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泥土 预制桩 复合基 凝固层 注浆管 水泥浆 可靠接触 收缩缝 灌浆 灌注 本实用新型 凝固过程 质量隐患 承载力 水泥 抗拔力 包覆 填充 土体 地基 收缩 养护 外围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基桩的灌浆构件,包括位于地基内的预制桩,和包覆在所述预制桩外围的水泥土凝固层,所述水泥土凝固层由水泥和土体混合搅拌形成,其中,所述预制桩上还设置注浆管,所述注浆管用于向所述水泥土凝固层与所述预制桩外表面之间的缝隙灌注水泥。当经过预定的养护时间后,通过注浆管向预制桩的外表面和水泥土之间的缝隙再次注入水泥浆,这使得由于水泥土凝固过程中因收缩而产生的收缩缝得以填充,确保水泥土与预制桩之间可靠接触,或者通过后续灌注的水泥浆使水泥土与预制桩之间可靠接触,从而保证该复合基桩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及抗拔力,消除因收缩缝而带来的工程质量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基桩的灌浆构件。
背景技术
深搅水泥土桩是目前软基处理的一种有效形式,其是将水泥作为固化剂的主剂,利用搅拌桩机将水泥喷入土体后与土体进行充分搅拌,水泥与土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为了进一步增强深搅水泥土桩的承载能力,还出现了一种复合基桩,该复合基桩是在深搅水泥土桩完成钻孔后将预制桩强行下入土体与水泥混合物的桩孔内,待混合物凝固之后预制桩的桩身周边以及底部包裹水泥与土体搅拌后所形成的固结层,该种复合桩基的承载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但是,该种复合基桩存在着以下技术问题:施工完成后,水泥与土体混合所形成的土桩将逐渐凝结,凝结过程中的土桩将会产生明显的收缩,而预制桩由于本身强度较高,并且在工厂内已经完成预制,因此预制桩的收缩率和扩张率很小,基本可以忽略,这使得原本紧贴在一起的土桩和预制桩之间产生了分离。
众所周知,桩本身的承载能力大部分来自于桩身与其周围基体之间的摩擦力,尤其是桩的抗拉拔能力,更依赖于桩身与周围基体之间的摩擦力,而当土桩与预制桩之间分离之后,复合基桩的承载能力将大大降低,这会给工程质量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因此,如何能够消除复合基桩内土桩与预制桩之间的收缩缝,以保证复合基桩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及抗拔力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基桩的灌浆构件,以便能够消除复合基桩内土桩与预制桩之间的收缩缝,从而保证复合基桩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及抗拔力,消除安全隐患。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基桩的灌浆构件,包括位于地基内的预制桩,和包覆在所述预制桩外围的水泥土凝固层,所述水泥土凝固层由水泥和土体混合搅拌形成,其中,所述预制桩上还设置注浆管,所述注浆管用于向所述水泥土凝固层与所述预制桩外表面之间的缝隙灌注水泥。
优选的,所述预制桩为实芯预制桩或空芯预制桩。
优选的,所述预制桩为等截面预制桩或变截面预制桩。
优选的,所述预制桩内预埋有所述注浆管,或者所述注浆管设置在所述预制桩的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注浆管通过管路卡扣固定在所述预制桩的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注浆管沿竖直方向布置,且在竖直方向上,所述注浆管上开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注浆口。
优选的,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注浆口之间的间距相等,且所述注浆口内还设置有单向导通结构。
优选的,所述注浆管包括注浆主管和注浆支管,所述预制桩内预埋有横向布置的所述注浆支管,所述注浆支管的一端连通至所述预制桩的外表面,沿竖直方向布置的所述注浆主管与所述注浆支管的另一端连通,其中,若所述预制桩为实芯预制桩,则所述注浆主管预埋在所述预制桩内;若所述预制桩为空芯桩,则所述注浆主管预埋在所述预制桩内或穿设在所述预制桩的中孔内。
优选的,在所述预制桩的高度方向上,间隔分布有多个所述注浆支管。
优选的,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注浆支管之间的间距相等,且所述注浆支管内设置有单向导通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兆弟,未经周兆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797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