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改造的高效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77253.2 | 申请日: | 2018-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970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方桂平;毛奇洲;方舣洲;许建芬;熊贤周;林金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东锅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10/10 | 分类号: | F23C10/10;F23C10/18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3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浮 上升室 下降室 循环流化床锅炉 副床 炉膛 隔墙 主床 高效锅炉 烟气口 分隔 本实用新型 锅炉热效率 改造 燃烧 锅炉结构 颗粒外层 飞灰量 给煤机 原有的 扰动 上端 灰层 下端 烟气 燃料 增设 携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改造的高效锅炉,包括循环流化床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原炉膛为副床,副床的一侧增设一个主床,主床与副床之间经一第一隔墙分隔,主床内经一第二隔墙分隔成悬浮上升室和悬浮下降室,悬浮下降室位于悬浮上升室与副床之间,悬浮上升室与给煤机相连接,第二隔墙的上端设置有以利于悬浮上升室与悬浮下降室相连通的烟气口A,第一隔墙的下端设置有以利于悬浮下降室与副床相连通的烟气口B。该锅炉结构简单,将原有的炉膛改造成副床,同时增加悬浮上升室和悬浮下降室,增加了燃料在炉膛内的燃烧时间和行程,减少烟气携带出炉膛的飞灰量,同时增加扰动,使颗粒外层的灰层能够脱落,使燃烧更彻底,提高锅炉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改造的高效锅炉。
背景技术:
现有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对燃料的适应性较广,但是对于挥发分含量低于3%,且难以燃尽的无烟煤,由于燃烧时间较短,其燃烧效率不理想,锅炉热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改造的高效锅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延长燃料的燃烧时间,提高锅炉热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改造的高效锅炉,包括循环流化床锅炉,所述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原炉膛为副床,所述副床的一侧增设一个主床,所述主床与副床之间经一第一隔墙分隔,主床内经一第二隔墙分隔成悬浮上升室和悬浮下降室,所述悬浮下降室位于悬浮上升室与副床之间,所述悬浮上升室与给煤机相连接,所述第二隔墙的上端设置有以利于悬浮上升室与悬浮下降室相连通的烟气口A,所述第一隔墙的下端设置有以利于悬浮下降室与副床相连通的烟气口B。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墙和第二隔墙由水冷壁和炉墙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悬浮下降室的底面朝向副床的下端向下倾斜。
进一步的,所述副床的烟气出口经分离器与尾部竖井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分离器为旋风分离器,旋风分离器的进料口与副床的烟气出口相连,旋风分离器的出料口与尾部竖井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副床的顶部为原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汽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将原有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膛改造成副床,同时增加悬浮上升室和悬浮下降室与副床相连通,使得燃料在炉膛内的燃烧时间和行程增加,减少烟气携带出炉膛的飞灰量,延长煤粒在流化床内的燃烧时间,增加扰动,使颗粒外层的灰层能够脱落,使燃烧更彻底,提高锅炉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炉体的主视构造示意图。
图中:
1-主床;2-副床;3-第一隔墙;4-悬浮上升室;5-悬浮下降室;6-第二隔墙;7-烟气口A;8-烟气口B;9-分离器;10-尾部竖井;11-汽包;12-给煤机;13-循环流化床锅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东锅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东锅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772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