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齿轮转动的自灭弧触点结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77114.X | 申请日: | 2018-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734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兴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9/32 | 分类号: | H01H9/32;H01H3/4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点 齿轮转动 固定板 驱动 本实用新型 触点结构 转轴转动 自灭弧 齿轮啮合 弧块 灭弧 转动 电触点 磁场 开合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齿轮转动的自灭弧触点结构装置,涉及电触点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齿轮转动的自灭弧触点结构装置。本实用新型中:包括第一触点部分、第二触点部分和驱动部分和固定板。第一触点部分与驱动部分通过齿轮啮合连接;第一触点部分与固定板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第二触点部分与驱动部分通过齿轮啮合连接;第二触点部分与固定板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驱动部分与固定板通过第三转轴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弧块的转动使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相互配合的齿轮转动从而实现触点的开合;通过驱动弧块的转动使第一灭弧块和第二灭弧块相互配合的齿轮转动形成固定方向的磁场从而实现触点的迅速消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触点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齿轮转动的自灭弧触点结构装置。
背景技术
电触点在开关电器中担负着接通、分断、承载和隔离电流的任务,是开关电器中的关键材料,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开关电器运行的安全及可靠性,起着各种电子元件之间、电路之间、设备之间及系统之间彼此连接作用。而电触点经常出现的电弧会严重影响电触点的寿命,怎么有效消除电弧是现在电触点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齿轮转动的自灭弧触点结构装置,通过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的相互配合的齿轮转动从而实现触点的开合;通过第一灭弧块和第二灭弧块的相互配合的齿轮转动从而实现触点的迅速消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齿轮转动的自灭弧触点结构装置,包括第一触点部分、第二触点部分和驱动部分和固定板;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和限位挡板。
第一触点部分与驱动部分通过齿轮啮合连接;第一触点部分与固定板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第二触点部分与驱动部分通过齿轮啮合连接;第二触点部分与固定板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驱动部分与固定板通过第三转轴转动连接。
第一触点部分包括第一灭弧块和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中心设置有第一转轴孔;第一齿轮的一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触点;第一灭弧块的一端面固定连接在第一触点的一侧面;第一灭弧块的另一端面固定连接在第一齿轮啮齿的一侧面;第一灭弧块的一侧面与第一齿轮弧面固定连接。
第二触点部分包括第二灭弧块和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中心设置有第二转轴孔;第二齿轮的一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触点;第二灭弧块的一端面固定连接在第二触点的一侧面;第二灭弧块的另一端面固定连接在第二齿轮。
驱动部分包括驱动弧块、连杆、第一弹簧和限位弹簧;驱动弧块的弧面上均匀分布有驱动啮齿;驱动弧块上开设有第三转轴孔;驱动啮齿与第一齿轮相配合;驱动啮齿与第二齿轮相配合;驱动弧块内部开设有运动路径槽;连杆与运动路径槽相配合;第一弹簧一端与驱动弧块的一端侧固定连接;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按钮固定连接;限位弹簧的一端与驱动弧块的另一端侧固定连接;限位弹簧的另一端与限位挡板连接。
其中,第一触点的位置与第二触点的位置相配合。
其中,第一灭弧块的位置与第二灭弧块的位置相配合。
其中,第一转轴外径尺寸与第一转轴孔内径尺寸相配合。
其中,第二转轴外径尺寸与第二转轴孔内径尺寸相配合。
其中,第三转轴外径尺寸与第三转轴孔内径尺寸相配合。
其中,按钮滑动装设在触点壳体上。
其中,第一灭弧块一侧面与第一触点一侧面相互垂直。
其中,第二灭弧块一侧面与第二触点一侧面相互垂直。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中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771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