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热量损失的热咀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76612.2 | 申请日: | 2018-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723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汪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福阳昇模具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7 | 分类号: | B29C45/27;B29C45/73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圈 流道 热咀 热量损失 上端 本实用新型 保护套管 呈螺旋状 热量传递 高效率 圆柱状 螺牙 装设 持平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热量损失的热咀,包括有热咀本体、加热圈及保护套管,热咀本体上端设置有呈圆柱状的流道本体,流道本体上端有呈螺旋状布置的加热圈槽,且间距呈两端密中间疏的分布,加热圈呈螺旋状布置装设于加热圈槽内,且与流道本体的表面持平,保护套管套装于流道本体与加热圈上端,且与热咀本体螺牙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新颖、结构简单,迅速、高效率的将热量传递到流道本体,减少热量损失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热量损失的热咀。
背景技术
目前,塑胶模具热流道行业,热流道模具系统中的热咀,为了保持流道本体的温度,通常需要在流道本体的外围套上加热圈,再套上金属保护套管,加热圈与流道本体紧密接触传递热量,以令流道本体内的原料保持在熔融状态,便于其注入模具型腔内。但是加热圈和流道本体仅有一个面相互接触来传递热量,导致其他三个面的热量流失,从而使加热圈不能迅速、高效率的将热量传递到流道本体,且不能让流道本体保持热量平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防止热量损失的热咀,该防止热量损失的热咀设计新颖、结构简单,迅速、高效率的将热量传递到流道本体,减少热量损失。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防止热量损失的热咀,包括有热咀本体、加热圈及保护套管,热咀本体上端设置有呈圆柱状的流道本体,流道本体上端有呈螺旋状布置的加热圈槽,且间距呈两端密中间疏的分布,加热圈呈螺旋状布置装设于加热圈槽内,且与流道本体的表面持平,保护套管套装于流道本体与加热圈上端,且与热咀本体螺牙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热咀本体的外径大于所述流道本体的外径。
其中,所述流道本体下端部设置有呈锥形状的咀头。
其中,所述保护套管的材料为金属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止热量损失的热咀,包括有热咀本体、加热圈及保护套管,热咀本体上端设置有呈圆柱状的流道本体,流道本体上端有呈螺旋状布置的加热圈槽,且间距呈两端密中间疏的分布,加热圈呈螺旋状布置装设于加热圈槽内,且与流道本体的表面持平,保护套管套装于流道本体与加热圈上端,且与热咀本体螺牙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直接在流道本体上开设可以容置加热圈的加热圈槽,通过外力将加热圈卡入加热圈槽内,再套上保护套管,以令加热圈与流道本体形成紧密接触,加热圈有三个面直接与流道本体接触,这样就增加了热传导面积,使加热圈迅速、高效率的将热量传递到流道本体;还可以通过调节加热圈槽的间距保证流道本体的热平衡,从而满足生产需求;故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新颖、结构简单,迅速、高效率的将热量传递到流道本体,减少热量损失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包括有:
1——热咀本体 11——流道本体
12——加热圈槽 13——咀头
2——加热圈 3——保护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福阳昇模具配件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福阳昇模具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766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省料的冷流道注塑模具
- 下一篇:一种结构改良的热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