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内侧浇口自动剪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75385.1 | 申请日: | 2018-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594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詹玲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共聚生化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38 | 分类号: | B29C45/38 |
代理公司: | 昆山中际国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11 | 代理人: | 盛建德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刀 浇口 静模 微型油缸 弹簧 自动剪切装置 本实用新型 切断装置 动模 流道 通孔 产品成型 动模合模 人工成本 生产效率 向后运动 向前运动 动模芯 浇注 复位 切掉 上套 尾端 合格率 取出 驱动 节约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内侧浇口自动剪切装置,包括静模、动模和切断装置,所述动模内设有动模芯,所述静模和动模合模后形成产品成型的型腔,所述静模设有流道,所述切断装置包括切刀、微型油缸和弹簧,所述静模内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所述切刀,切刀上套设弹簧,所述切刀的尾端与微型油缸连接,所述切刀顶端设有切口,所述切口与流道配合形成浇口,所述浇口与型腔相连通,浇注完后,所述微型油缸能够驱动切刀向前运动将浇口切断,所述弹簧能够带动切刀向后运动将其复位。本实用新型中产品从模内取出时浇口已经被切掉,从而节约了人工成本,而且提供了产品的生产效率以及产品的合格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模内侧浇口自动剪切装置。
背景技术
塑胶成型模具的浇注系统中,浇口是连接流道和型腔的熔胶通道,在塑胶模具中最为常见的浇口类型为侧浇口和搭接浇口,对于采用侧浇口进浇的产品而言,当注塑完成后,浇口和制品是连在一起的,不会自动脱落,需要工人手工来剪切掉浇口,这样就会影响产品的生产效率;而且因为工人的技术水平不一致,浇口剪切的地方容易产生不平滑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内侧浇口自动剪切装置,该装置利用切刀在开模前将产品与浇口切断,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模内侧浇口自动剪切装置,包括静模、动模和切断装置,所述动模内设有动模芯,所述静模和动模合模后形成产品成型的型腔,所述静模设有流道,所述切断装置包括切刀、微型油缸和弹簧,所述静模内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所述切刀,切刀上套设弹簧,所述切刀的尾端与微型油缸连接,所述切刀顶端设有切口,所述切口与流道配合形成浇口,所述浇口与型腔相连通,浇注完后,所述微型油缸能够驱动切刀向前运动将浇口切断,所述弹簧能够带动切刀向后运动将其复位。
优选地,所述切刀顶端的切口为一斜面切口。
优选地,所述切刀尾端设有切刀座,所述切刀座径向突出于切刀,所述切刀座与微型油缸的活塞杆连接。
优选地,所述通孔内设有挡板,所述弹簧置于挡板与切刀座之间。
优选地,所述通孔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大孔和小孔,弹簧的直径小于大孔的直径而大于小孔的直径,所述大孔用于容置弹簧,弹簧的尾端抵挡于切刀座。
优选地,所述静模内共设有四个通孔,相应地设有四组切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动模、静模和切断装置,动模和静模用于形成产品成型的型腔,而切断装置用于自动切断在注塑过程中产生的浇口,因此当产品从模内取出时浇口已经被切断装置自动切掉,从而节约了人工成本,而且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以及产品的合格率;同时还对切断时机进行了优化,在产品整个成型过程中,一般包括充填、压缩、保压和冷却四个阶段,在压缩阶段结束后,成型机已全部充填,后面的保压阶段仅仅是保持压力,防止塑料回流,因此切断的时机选择在压缩阶段和保压阶段的交接点,选择此时进行切断既可以保证切断效果,又可省去部分保压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中:10-静模,11-型腔,12-通孔,13-流道,20-动模,21-动模芯,30-切刀,31-切口,32-微型油缸,33-弹簧,40-浇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共聚生化科技(昆山)有限公司,未经共聚生化科技(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753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