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铜包铝线材探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075153.6 | 申请日: | 2018-0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801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江腾双金属线缆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 |
| 代理公司: | 广州蓝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52 | 代理人: | 栾洋洋 |
| 地址: | 5239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端连接 电动调压单元 高压整流单元 本实用新型 铜包铝线材 升压单元 探伤装置 漏电流测试 操作安全 电缆维修 定位故障 技术效果 确保安全 放电球 探伤 火线 线缆 电缆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缆探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铜包铝线材探伤装置,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另一端连接于电动调压单元的一端,所述电动调压单元的另一端连接于升压单元的一端,所述升压单元的另一端的火线连接于高压整流单元的一端,所述高压整流单元的另一端连接于放电球的一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电缆维修过程中不容易准确的找到电缆破伤点的问题,具有准确的找出并定位故障点、漏电流测试、操作安全简便、确保安全的有益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缆探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铜包铝线材探伤装置。
背景技术
电缆年损坏量比较大,为了节省开支降低生产成本,各矿井及油井一般都配备了自已的电缆维修部门,但即便如此,电缆维护的工作量仍然是巨大的,现有技术存在电缆维修过程中不容易准确的找到电缆破伤点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铜包铝线材探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技术存在电缆维修过程中不容易准确的找到电缆破伤点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铜包铝线材探伤装置,包括电源输入,所述电源输入连接于第一控制开关的一端,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控制开关的一端,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另一端连接于电动调压单元的一端,所述电动调压单元的另一端连接于升压单元的一端,所述升压单元的另一端的火线连接于高压整流单元的一端,所述高压整流单元的另一端连接于放电球的一端,所述放电球的另一端连接于探伤探头,所述升压单元的另一端的零线接地,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控制端连接于控制单元的第一控制端,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控制端连接于控制单元的第二控制端。
进一步,第一控制开关为双刀双掷开关。
进一步,第二控制开关位双刀双掷开关。
进一步,所述升压单元的另一端的零线连接于泄露测量单元的一端,所述泄露测量单元的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所述控制单元输入连接于定时控制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专利采用所述电源输入连接于第一控制开关的一端,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控制开关的一端,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另一端连接于电动调压单元的一端,所述电动调压单元的另一端连接于升压单元的一端,所述升压单元的另一端的火线连接于高压整流单元的一端,所述高压整流单元的另一端连接于放电球的一端,所述放电球的另一端连接于探伤探头,所述升压单元的另一端的零线接地,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控制端连接于控制单元的第一控制端,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控制端连接于控制单元的第二控制端,由于将需探伤电缆芯线接至箱体背面高压接线端子,电缆其它芯线,屏蔽线及地线短接并连至接地端,放电球隙调到合适位置,将距离调节手柄顺时针旋转,两球间隙调到最大位置,打开钥匙开关,电源指示灯亮,将耐压探伤按钮拨至探伤位置,按下高压合按钮,高压指示灯亮,探伤柜开始工作,按下升压按钮,升压指示灯亮,调压器开始升压,当高压升到10000V~15000V左右,按下停止按钮。调压器停止升压,逆时针慢慢合旋转距离调节手柄,直至探伤柜内两球产生放电,探伤柜内两球持续放电,直至将电缆故障点打穿为止,沿电缆长度进行检查,确定电缆损坏位置并做上记号。如放电后,不易发现电缆损坏处,可适当加大电压、加大球隙距离,增加放电强度,使故障点更加清淅地暴露出来,反复进行以上各项,直到每根芯线的所有伤口都查清楚(注:每次进行后都要用放电棒对各处可靠放电,然后才能进行一次操作),按下降压按钮,降压指示灯亮,调压器降压回零,按下高压分按钮,高压断开,将耐压探伤按钮拨至中间位置,用放电棒将高压端及电缆进行充分放电,通过上述操作,可准确的找出并定位故障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江腾双金属线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江腾双金属线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751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