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气处理用碱液吸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73525.1 | 申请日: | 2018-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660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程绍春;杨叶琳;程卫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科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方惠春 |
地址: | 33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纹杆 螺母 过滤棉 支撑板 箱内壁 碱液吸收装置 废气处理 处理箱 支撑杆 搭接 挡杆 盖门 内圈 本实用新型 过滤装置 螺纹连接 向上移动 向下翻动 转动 取出 延伸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气处理用碱液吸收装置,包括处理箱,所述处理箱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处理箱内壁两侧位于支撑板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处理箱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的内圈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支撑板的顶部搭接有过滤棉,所述螺纹杆的底部贯穿螺母并延伸至螺母的底部,所述螺纹杆的底部与过滤棉的顶部相搭接。此装置在使用时,通过向上拉动挡杆,使挡杆的底部离开盖门,从而使盖门可以向下翻动,使操作人员能够触碰到处理箱内部的过滤棉,通过转动螺纹杆,使螺纹杆在螺母的内圈中向上移动,使螺纹杆的底部离开过滤棉,使过滤棉可从支撑板的顶部取出,使此装置的过滤装置可快速进行更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碱液吸收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废气处理用碱液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碱液生产之前,人们只能从原始材料加工获得它,几千年来,人类一直使用碱液制作香皂和制革,他们在极高的温度下焦化特定硬木产生白灰,苹果树、橡树和海草都是理想的燃料,然后添加水,并混合一些小苏打渗透进灰质清除它们包含的碱液,当灰质过滤出去以后,留下的水就含有足够的碱液。
现代的废气碱液回收装置往往也是采用相同的原理,然而碱液回收装置内部的过滤装置往往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经常需要进行更换,然而传统的碱液回收装置往往难以更换内部过滤装置,因此在传统的碱液回收装置在使用到达一定的期限时经常需要更换装置本体,这也提高了废气碱液回收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废气处理用碱液吸收装置,具备可方便更换过滤装置等优点,解决了传统的碱液回收装置往往难以更换内部过滤装置,因此在传统的碱液回收装置在使用到达一定的期限时经常需要更换装置本体,提高了废气碱液回收的成本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可方便更换过滤装置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废气处理用碱液吸收装置,包括处理箱,所述处理箱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处理箱内壁两侧位于支撑板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处理箱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的内圈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支撑板的顶部搭接有过滤棉,所述螺纹杆的底部贯穿螺母并延伸至螺母的底部,所述螺纹杆的底部与过滤棉的顶部相搭接,所述处理箱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右侧固定连通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远离抽水泵的一端贯穿处理箱的顶部并延伸至处理箱的内腔中,所述输水管远离抽水泵的一端固定连通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底部固定连通有喷水管,所述喷水管的底部固定连通有雾化喷头,所述水泵的左侧固定连通有抽水管,所述处理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抽水管的底部贯穿水箱的顶部并延伸至水箱的内腔中,所述抽水管的底部固定连通有过滤头,所述处理箱正面的底部通过合页铰接有盖门,所述处理箱正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通管,所述通管的内侧活动插接有挡杆,所述挡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杆。
优选的,所述处理箱的右侧固定插接有进气管,所述处理箱的左侧插接有排气管。
优选的,所述水箱的左侧固定插接有注液管,所述注液管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封盖。
优选的,所述处理箱底部固定插接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共两根,且两根出液管分别固定插接在处理箱底部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处理箱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螺纹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杆。
优选的,所述喷水管共五根,且五根喷水管呈等距离固定连通在分流管的底部。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废气处理用碱液吸收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科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西科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735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