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管道泄漏监测的分布式测温光缆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71880.5 | 申请日: | 2018-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663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靳志强;何明科;张佩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迪恩康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任岩 |
地址: | 100094 北京市海淀区永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布式测温 测温光纤 加强元件 螺旋管 外护套 本实用新型 管道泄漏 光缆 内护套 温度感测 泄漏监测 直埋管道 钢丝绞 最内层 最外层 监测 单层 合层 护套 防水 积水 地质 地下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管道泄漏监测的分布式测温光缆,其包括:测温光纤、内护套、螺旋管、外护套、加强元件,测温光纤置于分布式测温光缆的最内层;内护套设置在测温光纤的外层;螺旋管设置在内护套的外层;外护套设置在最外层;加强元件设置在螺旋管和外护套之间,其中,加强元件包括单层钢丝绞合层。本实用新型机械强度高、防水、可靠性强、温度感测性能较好,专门用于地下有一定积水,地质较为坚硬地区的直埋管道泄漏监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管道泄漏监测的分布式测温光缆。
背景技术
分布式光纤感温测漏监测系统是基于目前世界最先进的分布式光纤传感与控制技术自主研制开发的测温预警系统。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时产生的自发喇曼(Raman)散射和光时域反射(OTDR)原理来获取空间温度分布信息。
当在光纤中注入一定能量和宽度的激光脉冲时,激光在光纤中向前传播的同时,自发产生喇曼散射光波,喇曼散射光波的强度受所在光纤散射点的温度影响而有所改变,通过获取沿光纤散射回来的背向喇曼光波,可以解调出光纤散射点的温度变化。同时,根据光纤中光波的传输速度与时间的物理关系,可以对温度信息点进行定位(OTDR)。
分布式光纤感温测漏监测系统主要用于管道的泄漏监测,该系统主要由测温光缆、测温主机(分布式光纤测温仪)、预警管理终端和远程监控终端四大部分组成。测温光缆与管道同沟敷设,紧贴管道外壁,用于感知管道周围温度和信号数据传输,故光缆的安装敷设环节至关重要,是实现系统功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由于光缆需要与管道同沟埋入地下,故该系统中选用的光缆需要有极高的机械强度来应对恶劣的工作环境及外物损坏,同时还需要及时、准确地将现场管道的温度变化传递给测温光纤,以便系统能对管道温度的变化做出正确的响应。但目前的温度传感光缆在结构和传感性能方面均存在一定不足和缺陷,无法满足分布式光纤感温测漏系统对管道监测光缆的需求。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申请人发现上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技术缺陷:目前分布式光纤感温测漏系统使用的测温光缆允许拉伸力、允许偏压力较低,在抗压、抗拉方面的能力不足。在沙土回填的过程中极易被石块、土块等坚硬物体砸断,断点过多熔接后光纤损耗过大,导致系统功能无法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管道泄漏监测的分布式测温光缆。本实用新型机械强度高、防水、可靠性强、温度感测性能较好,专门用于地下有一定积水,地质较为坚硬地区的直埋管道泄漏监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管道泄漏监测的分布式测温光缆,其包括:
测温光纤,置于分布式测温光缆的最内层;
内护套,设置在测温光纤的外层;
螺旋管,设置在内护套的外层;
外护套,设置在最外层;
加强元件,设置在螺旋管和外护套之间,其中,加强元件包括单层钢丝绞合层。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元件还包括编织层,编织层设置在螺旋管的外层,单层钢丝绞合层设置在编织层的外层。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螺旋管、加强元件采用的材料为不锈钢材料。
进一步地,不锈钢螺旋管采用的材料为2.2mm---SUS304螺旋铠管材料。
进一步地,不锈钢编织层的材料为SUS304----0.07mm*5*16材料结构,单层不锈钢丝绞合层包括12根SUS201---0.75mm钢绞丝。
进一步地,所述内护套的材料为1.2mm----LSZH热塑性材料,所述外护套的材质为耐腐蚀的PE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迪恩康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迪恩康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718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