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双火花塞点火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71204.8 | 申请日: | 2018-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400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党蒙;杨星晨;杨芝;邢乐;解凡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D41/14 | 分类号: | F02D41/14;F02P17/02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花塞 控制器 点火器 点火控制模块 本实用新型 火花塞点火 点火系统 双火花塞 高压包 输出端 继电器 发动机 霍尔测速传感器 曲轴位置传感器 继电器输出端 空燃比传感器 发动机工况 发动机气缸 检测发动机 输出端连接 发送机 输入端 火器 点火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双火花塞点火系统,包括控制器和设置在发动机气缸内的第一火花塞与第二火花塞,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接有曲轴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发送机内空气质量与燃油质量之比的空燃比传感器和用于检测发动机转速的霍尔测速传感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接有点火器,所述点火器的输出端接有控制第一火花塞点火的第一高压包和控制第二火花塞点火的第二点火控制模块,所述第二点火控制模块包括与点火器输出端连接的第一继电器和与第一继电器输出端连接的第二高压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根据发动机工况选择火花塞工作的状态,减少能量浪费,能够满足不同工况的点火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节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双火花塞点火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发动机为单火花塞点火系统,其点火成功率受火花塞型号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另外,存在燃油燃烧不充分,甚至不被点燃的问题,热效率较低,从而增加了尾气污染物的排放,因此,使用双火花塞点火系统,缩短燃烧所用的时间,提高了热量利用率。但是因为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点火需求不一样,目前的双火花塞点火系统为同时点火,不能分发动机工况进行工作,造成能量浪费。因此,现如今缺少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发动机双火花塞点火系统,根据发动机工况选择火花塞工作的状态,减少能量浪费,能够满足不同工况的点火需求,节能减排,稳定可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发动机双火花塞点火系统,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根据发动机工况选择火花塞工作的状态,减少能量浪费,能够满足不同工况的点火需求,节能减排,稳定可靠,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动机双火花塞点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和设置在发动机气缸内的第一火花塞与第二火花塞,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接有曲轴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发送机内空气质量与燃油质量之比的空燃比传感器和用于检测发动机转速的霍尔测速传感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接有点火器,所述点火器的输出端接有控制第一火花塞点火的第一高压包和控制第二火花塞点火的第二点火控制模块,所述第二点火控制模块包括与点火器输出端连接的第一继电器和与第一继电器输出端连接的第二高压包,所述第一继电器由控制器进行控制。
上述的一种发动机双火花塞点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还接有参数设定模块、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
上述的一种发动机双火花塞点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还接有第一继电器驱动器和第二继电器驱动器,所述第一继电器驱动器的输出端与第一继电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驱动器的输出端接启动电机模块。
上述的一种发动机双火花塞点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电机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锂电池模块、电源开关、第二继电器和启动电机,所述第二继电器的输入端与第二继电器驱动器的输出端相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霍尔测速传感器,对发动机的转速进行检测,是为了在转速在低于设定值转速时,仅第一火花塞工作;另外设置空燃比传感器,是对发送机气缸内空气质量与燃油质量之比进行检测,当发送机内空气质量与燃油质量之比低于或者高于空燃比设定值时,控制器通过第一继电器控制第二火花塞,从而使第一火花塞和第二火花塞同时工作,使燃油燃烧充分,提高热效率较低,减少尾气污染物的排放。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继电器控制第二火花塞工作,从而能根据发动机工况选择火花塞工作的状态,减少能量浪费,满足不同工况的点火需求,节能减排。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曲轴位置传感器,对发动机曲轴的位置进行检测,曲轴位置传感器才能识别到发动机进气冲程时的活塞位置,根据曲轴位置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控制火花塞点火,保证发动机正常启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712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摩托车用机械节气门体
- 下一篇:带导柱的发动机下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