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加热功能用于胶合板生产的压制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070371.0 | 申请日: | 2018-0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892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 发明(设计)人: | 尹显东;彭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尹显东 |
| 主分类号: | B27D3/00 | 分类号: | B27D3/00 |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7 | 代理人: | 陈铭浩 |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胶合板 胶合板生产 加热功能 牵引机构 压制设备 本实用新型 加热机构 压合机构 龙门架 胶粘剂 冷却机构 人造板 入料端 上端 脱层 粘接 加热 配套 生产成本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带加热功能用于胶合板生产的压制设备,它包括机体,其上端设置用于人造板的牵引机构,牵引机构的入料端配套有限位机构;牵引机构的中部配套有龙门架压合机构;龙门架压合机构的后端加热机构,加热机构的后端设置有多个冷却机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加热功能用于胶合板生产的压制设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实现多种规格胶合板的加工,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能够对胶合板进行加热,使胶合板中的胶粘剂分布更加均匀,粘接更加牢固,防止脱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板材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带加热功能用于胶合板生产的压制设备。
背景技术
人造板,是以木材或其他非木材植物为原料,经一定机械加工分离成各种单元材料后,施加或不施加胶粘剂和其他添加剂胶合、热模压而成的一种用于室内装修或家具制造的表面材料。
胶合板是人造板的一种,采用胶粘剂将三层或多层的人造单板进行相互粘接压制而成;成为家具常用材料之一,亦可供飞机、船舶、火车、汽车、建筑和包装箱等作用材。
现有的用于胶合板的压合设备结构复杂,造价昂贵,不能实现多种型号胶合板的生产,每一种规格的胶合板需要对应同等型号的胶合板压制设备进行生产,这就造成了生产成本的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带加热功能用于胶合板生产的压制设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实现多种规格胶合板的加工,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能够对胶合板进行加热,使胶合板中的胶粘剂分布更加均匀,粘接更加牢固,防止脱层。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机体和支脚,机体的上端设置用于人造板的牵引机构,牵引机构的上端配套有限位机构和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第三支柱和第四支柱,第三支柱与第四支柱分别固定在机体上端的左右两侧;第三支柱与第四支柱上相对设置有第二横向滚轮限位结构;第三支柱或第四支柱在位于第二横向滚轮限位结构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纵向滚轮限位结构;第三支柱与第四支柱的上方连接有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上设置有角度可调节的加热器。
进一步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设置在机体上端的带座轴承,带座轴承上安装有转轴,转轴上设置有两个相间设置的滚轮;转轴通过减速电机进行驱动;滚轮之间的距离可进行调节,并通过螺帽锁定。
进一步的,限位机构包括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第一支柱与第二支柱分别设置在机体上端的左右两侧;第一支柱与第二支柱上相对设置有第一横向滚轮限位结构,第一横向滚轮限位结构的位置可进行调节;第一支柱与第二支柱的上端连接有第一支杆,第一支杆上设置有第一纵向滚轮限位结构,第一纵向滚轮限位结构的高度可进行调节,并通过螺栓进行锁定。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器包括罩体,罩体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多个加热管;罩体的内部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活动设置在第二支杆上,且通过螺栓进行锁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加热功能用于胶合板生产的压制设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实现多种规格胶合板的加工,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能够对胶合板进行加热,使胶合板中的胶粘剂分布更加均匀,粘接更加牢固,防止脱层。
1、牵引机构可以对滚轮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适应了不同宽度胶合板的传输,提高了胶合板传输的稳定性。
2、限位机构中的第一横向滚轮限位结构与第一纵向滚轮限位结构的位置可进行调节,适应了不同宽度和厚度胶合板传输位置的限定,提高了胶合板传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牵引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限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加热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尹显东,未经尹显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703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