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铁车辆段咽喉区减振降噪轨道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069090.3 | 申请日: | 2018-0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338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 发明(设计)人: | 马小龙;张明强;王艳斌;柯小华;张涛;陈毅明;王凯;于占洋;徐涛;何一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B19/00 | 分类号: | E01B19/00 |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张凯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减振降噪 收容区 碎石 本实用新型 地铁车辆段 浮置板基础 轨枕 轨道结构 隔振器 咽喉区 振动和噪声控制 工程造价 轨道交通 开口向上 隧道底板 稳定性能 埋设 填充 维修 | ||
1.一种地铁车辆段咽喉区减振降噪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浮置板基础(1),其设有开口向上的收容区(2);
填充于所述收容区(2)的碎石道喳(3);
部分埋设于所述碎石道喳(3)的1或2个轨枕(4),所述轨枕(4)固定于所述碎石道喳(3);
设置于所述浮置板基础(1)内、收容区(2)下方的2或4对隔振器(5);
置于所述隔振器(5)下部的隧道底板(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辆段咽喉区减振降噪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轨枕(4)对应两对隔振器(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辆段咽喉区减振降噪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器(5)包括外套筒(50)和内套筒(51),所述外套筒(50)与所述内套筒(51)螺栓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铁车辆段咽喉区减振降噪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50)包括上支撑板(500)和下支撑板(501),所述上支撑板(500)与所述下支撑板(501)之间设有调整垫板(50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铁车辆段咽喉区减振降噪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51)包括钢弹簧(510)和阻尼剂(511);所述钢弹簧(510)置于所述下支撑板(501)下,与所述下支撑板(501)螺栓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铁车辆段咽喉区减振降噪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弹簧(510)为螺旋钢弹簧。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铁车辆段咽喉区减振降噪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剂(511)为液体阻尼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辆段咽喉区减振降噪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底板(6)与所述隔振器(5)之间设有垫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6909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轨道交通用叠放式复合型无砟轨道系统
- 下一篇:一种道床中心水沟支模工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