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用型模具加热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068188.7 | 申请日: | 2018-0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689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 发明(设计)人: | 邱光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安耐电热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B3/48 | 分类号: | H05B3/48;H05B3/02;H05B3/12 |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张玺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外传热管 发热丝 加热管 引出棒 耐用型模具 本实用新型 弹簧状 封口件 引出端 绝缘 焊接固定 接触不良 接触位置 内部设置 温度过高 氧化镁粉 一端设置 温度性 导电 中空 填充 焊接 保证 伸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耐用型模具加热管,包括外传热管,所述外传热管的内部设置有发热丝,所述发热丝呈弹簧状,弹簧状的发热丝内的中空部分设置有至少两根引出棒,所述发热丝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两根引出棒上,且两根引出棒均具有设在所述外传热管内的非引出端以及伸出到所述外传热管外的引出端;所述外传热管的一端设有第一绝缘封口件,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绝缘封口件;且外传热管内的缝隙中填充有氧化镁粉。本实用新型的耐用型模具加热管包含的发热丝与引出棒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相互固定连接,可极大地保证两者连接的可靠性与导电的温度性,防止因温度过高或长时间使用后导致的接触位置氧化造成接触不良的问题,保证了加热管的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配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具加热管。
背景技术
利用模具进行注塑或铸造的过程中,需要对模具进行预热以使其达到符合生产要求的高温状态,从而保证生产的连贯性和降低废品率。
现时模具预热一般使用电加热管对模具进行加热,但现有的电加热管大都包含发热丝与引出棒,引出棒用于将电源导引到发热丝上,但是目前市面上的电加热管的引出棒与发热丝之间的连接不牢靠,在高温工作或长时间使用后,发热丝与引出棒之间的连接位置的表面易产生氧化层而造成两者之间接触不良,导致模具加热管的寿命降低。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热丝与引出棒之间连接牢靠、寿命长的耐用型模具加热管。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耐用型模具加热管,包括外传热管,所述外传热管的内部设置有发热丝,所述发热丝呈弹簧状,弹簧状的发热丝内的中空部分设置有至少两根引出棒,所述发热丝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两根引出棒上,且两根引出棒均具有设在所述外传热管内的非引出端以及伸出到所述外传热管外的引出端;所述外传热管的一端设有第一绝缘封口件,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绝缘封口件;且外传热管内的缝隙中填充有氧化镁粉。
进一步地,弹簧状的所述发热丝的两端部分的螺距较密。
进一步地,两根所述引出棒的非引出端均固定在所述第一绝缘封口件上,且两根所述引出棒穿过所述第二绝缘封口件伸出到所述外传热管之外。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绝缘封口件具有凸出于所述外传热管的外圆周之外的限位凸缘。
进一步地,弹簧状的所述发热丝的中间部分的长度为两端部分的长度之和。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丝的材质为镍铬电热丝。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耐用型模具加热管包含的发热丝与引出棒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相互固定连接,可极大地保证两者连接的可靠性与导电的温度性,防止因温度过高或长时间使用后导致的接触位置氧化造成接触不良的问题,保证了加热管的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耐用型模具加热管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所示的耐用型模具加热管,包括外传热管1,所述外传热管1的内部设置有发热丝2,所述发热丝2呈弹簧状,弹簧状的发热丝2内的中空部分设置有至少两根引出棒3,所述发热丝2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两根引出棒3上,焊接点如图中标记A 与B所示,且两根引出棒3均具有设在所述外传热管1内的非引出端31以及伸出到所述外传热管1外的引出端32;所述外传热管1的一端设有第一绝缘封口件4,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绝缘封口件5;且外传热管1内的缝隙中填充有氧化镁粉。
弹簧状的所述发热丝2的两端部分的螺距较密,中间部分的螺距较大,且弹簧状的所述发热丝2的中间部分的长度为两端部分的长度之和。这种设置方式可使加热管的轴向上发热均匀,进而对模具进行均匀加热,减小模具上被加热部分的温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安耐电热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安耐电热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681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