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痔疮冷疗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64762.1 | 申请日: | 2018-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866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陈登奇;邹玲;管新贤;陈丹纯;刘昆峰;韩科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创汇能(武汉)医学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8/02 | 分类号: | A61B18/02 |
代理公司: | 武汉蓝宝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2242 | 代理人: | 吴阳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痔疮 冷疗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辅助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痔疮冷疗器。
背景技术
痔疮是人类特有的常见疾病,男女发病均超过50%。因此,民间有“十人九痔”之说。痔疮的病因早和普遍被接受的学说是“静脉曲张学说”:直肠下段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丛淤血、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静脉团。
痔疮根据其发生部位,可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根据其病情的进展和严重程度,又可以分为Ⅰ、Ⅱ、Ⅲ、Ⅳ期。痔疮的症状有:便血、脱出、瘙痒、分泌物增多、疼痛等。痔疮可引起:贫血、生活不便、抑郁、局部感染、全身不适等。
临床数据显示,痔疮发病率超50%,而孕妇痔疮发生率更是高达76%。由于孕妇胎儿变大引发痔疮的发生和加重,造成贫血、中毒(便秘)、情绪波动、影响胎儿。
低温痔疮治疗器具,成为痔疮治疗的新兴利器,其具有无痛无创无副作用的特点,避免了手术和药物风险。
其作用原理为:采用可控低温,作用于痔疮毛细血管,可快速缓解脱出、水肿、便血等症状,并使其收缩,减少营养和氧交换,使痔疮体积回缩变小,促使痔疮组织被人体吸收。
目前的低温痔疮治疗器具,一般为一次性使用产品,其具有以下缺点:(1)一般为一次性使用,污染后直接报废,不便于回收利用;(2)不便于固定,使用时不方便活动;(3)针对长时间的治疗,由于蓄冷剂填充量有限,更换蓄冷剂不方便,对人体造成刺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反复利用的新型痔疮冷疗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痔疮冷疗器,其包括柱状插入端和塞子,柱状插入端内部设置有空腔,端部设置有连通空腔的开口,塞子密封所述空腔的开口,空腔内填充有蓄冷相变材料,还包括乳胶套,柱状插入端端部设置有环状凸台,环状凸台直径小于柱状插入端且二者之间设置有台阶,乳胶套一端密封、另一端设置有开口,乳胶套嵌套在柱状插入端外侧且开口的端部嵌套在台阶上,乳胶套表面涂覆有润滑剂。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网套,网套一端设置有开口,网套嵌套在空腔内且内部填充蓄冷相变材料。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蓄冷相变材料为5±2℃的蓄冷相变材料。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环状凸台内部设置有螺纹,塞子嵌入环状凸台内并与之螺纹连接。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台阶宽度为0.5~1cm。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柱状插入端长度为3~4cm。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腰带和弹力带,台阶侧面设置有两个以上的连接环,弹力带两端分别连接连接环和腰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乳胶套,可隔绝人体与柱状插入端,防止柱状插入端受到污染,可反复使用,同时在乳胶套表面涂覆润滑剂,可降低插入时的摩擦力,缓解病人痛苦;
(2)设置直径小于柱状插入端的环状凸台,可方便固定乳胶套
(3)设置网套,方便在不抽出柱状插入端的前提下更换蓄冷相变材料,降低反复插入对人体造成的低温刺激;
(4)设置腰带和弹力带,方便固定,防止滑落,便于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痔疮冷疗器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痔疮冷疗器的插入端部分的正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痔疮冷疗器,其包括柱状插入端1、塞子2、乳胶套3、网套4、腰带5和弹力带6。
柱状插入端1,作为插入肛门的部件,可采用现有的技术的外部形状。其内部设置有空腔11,端部设置有连通空腔11的开口,塞子2密封所述空腔11的开口,空腔11内填充有蓄冷相变材料。具体的,所述蓄冷相变材料为5±2℃的蓄冷相变材料。具体的,柱状插入端1端部开口处设置有螺纹,塞子2与柱状插入端1端部开口处螺纹连接。为了方便更换蓄冷相变材料,还包括网套4,网套4一端设置有开口,网套4嵌套在空腔11内且内部填充蓄冷相变材料。如此,在需要更换蓄冷相变材料时,只需旋转拧出塞子2,更换网套4内的蓄冷相变材料即可。针对液态的蓄冷相变材料,所述网套4也能采用橡胶套取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创汇能(武汉)医学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国创汇能(武汉)医学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647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叶片端头数控切割铣钻复合自动机
- 下一篇:龙门式动梁车铣复合加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