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粪污处理高效厌氧发酵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63563.9 | 申请日: | 2018-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115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锋;何敏婉;邓伟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本元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4 | 分类号: | C02F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管 外管 发酵设备 高效厌氧 主体机构 齿轮 粪污 本实用新型 连接机构 驱动马达 生物膜 内壁 丝条 外壁 齿轮啮合 充分混合 活动连接 形状规则 沼气厌氧 产气量 固定套 面积和 转动轴 附着 通孔 轴孔 发酵 转动 穿过 交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粪污处理高效厌氧发酵设备,包括:两个主体机构;每个主体机构包括形状规则的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和内管之间通过若干连接块进行连接;所述外管的内壁和外壁、所述内管的内壁和外壁均设有若干丝条;所述内管、外管和连接块上均匀设有若干通孔;轴,所述轴穿过开设在所述内管上的轴孔且可以与所述主体机构一同转动;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套接在所述轴上;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的转动轴上的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连接机构,每个所述主体上的轴均与所述连接机构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粪污处理高效厌氧发酵设备,通过采用规则的形状和设置若干均匀分布的丝条,增大设备的生物膜附着面积和使气、水和生物膜得到充分混合渗透的接触交换,从而增加沼气厌氧发酵产气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沼气发酵过程的沼液填充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粪污处理高效厌氧发酵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应用于污水处理的沼气发酵设备存在表面积过小、生物膜获得的比表面积过小和设备形状不规则的问题,致使气、水和生物膜不能进行充分混合渗透的接触交换和不能很好地进行新陈代谢,从而导致厌氧菌产气速度低,单位污水的沼气产量不高。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粪污处理高效厌氧发酵设备,通过采用规则的形状和设置若干均匀分布的丝条,增大设备的生物膜附着面积和使气、水和生物膜得到充分混合渗透的接触交换,从而增加沼气厌氧发酵产气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新型粪污处理高效厌氧发酵设备,包括:两个主体机构;每个主体机构包括形状规则的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和内管之间通过若干连接块进行连接;所述外管的内壁和外壁、所述内管的内壁和外壁均设有若干丝条;所述内管、外管和连接块上均匀设有若干通孔;轴,所述轴穿过开设在所述内管上的轴孔且可以与所述主体机构一同转动;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套接在所述轴上;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的转动轴上的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连接机构,每个所述主体上的轴均与所述连接机构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机构为圆环结构,其内侧两端分别设置一圈滚珠,每个所述主体上的轴分别嵌入所述滚珠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器,所述驱动马达同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为PLC控制器。
进一步地,还包括沼气浓度监测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轴上,所述沼气浓度监测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沼气浓度监测装置为沼气浓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还包括声光报警装置,所述声光报警装置同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粪污处理高效厌氧发酵设备,通过采用形状规则的外管和内管、在外管和内管上设置若干丝条以及使用连接块连接外管和内管,极大地扩大了设备表面积的同时,使得气、水和生物膜能够得到充分混合渗透的接触交换,并在运行过程中获得越来越大的比表面积和进行良好的新陈代谢,从而有效地提高厌氧菌产气速度,增加单位污水的沼气产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申请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本元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本元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635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