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密封箱擦锡密封偏心调节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62614.6 | 申请日: | 2018-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870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汪敏;杨元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18/16 | 分类号: | C03B18/16;C03B18/1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俞涤炯 |
地址: | 200030 上海市普***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偏心调节机构 石墨条 过渡辊 密封箱 偏心盘 上托板 密封 本实用新型 钢丝绳 重锤 偏心 分段调整 分段设置 浮法玻璃 连杆连接 升降运动 受热 保障性 密封性 下母线 磨损 盘旋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密封箱擦锡密封偏心调节机构,属于浮法玻璃装备的技术领域。一种密封箱擦锡密封偏心调节机构包括设置箱体内且位于过渡辊下方的石墨条和偏心调节机构,偏心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支座上的偏心盘,偏心盘通过连杆连接于石墨条下方的上托板上,同时,偏心盘通过带有重锤的钢丝绳串联连接;本实用新型设置钢丝绳重锤带动偏心盘旋转,再通过连杆带动上托板在垂向上做升降运动,从而调节石墨条始终处于过渡辊的下母线处以及石墨条与过渡辊之间的压力,并且受热影响小,不易失效,调节保障性更高,同时,上托板分段设置,可对石墨条磨损程度不同的问题进行分段调整,从而提高了密封性和擦锡效果,且结构简单,易操作和控制,成本更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浮法玻璃装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密封箱擦锡密封偏心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浮法玻璃密封箱是浮法玻璃生产的关键装备之一,设置在锡槽出口,承接从锡槽进入退火窑退火的玻璃带,是浮法玻璃生产的重要环节。由于其生产工艺要求,该处环境温度一般在600℃,须尽量不让外部空气从锡槽出口窜入锡槽内部,所以对密封箱的密封要求特别高,因此,提高密封箱的密封性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从密封箱的外部结构来说,其上下箱体、两侧面墙体及塞子等缝隙处均必须进行密封,使外部空气不能进入密封箱内部;从密封箱的内部结构来说,玻璃带上部的挡帘下沿尽量接近玻璃带上表面,玻璃带下部的过渡辊下母线上,设置石墨条擦锡结构,阻断外部空气从玻璃带上下表面进入锡槽内部,进一步保证密封箱的密封性。
目前,用于密封箱的密封结构有采用在下箱体过渡辊正下部设置顶杆重锤的,也有在箱体侧面设置螺杆旋转调整菱形连杆升降的,但是现有的这些结构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使用调整不便,长期使用,进入锡灰、锡渣易卡死,过渡辊中间段石墨条磨损快两端磨损慢,而无法单独调整,擦锡、密封效果不好等不足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密封箱擦锡密封偏心调节机构,以在与过渡辊下母线接触的石墨条连接于一偏心调节机构上,且偏心调节机构通过钢丝绳和重锤驱动旋转,从而实现石墨条在垂向上做升降运动,从而实现了石墨条始终接触过渡辊下母线以及压在过渡辊下母线上的压力的调节,通过调节重锤的重量来实现调节,操作方便,结构简单,并且受高温影响小,稳定性更高,使用寿命更长,同时,将偏心调节机构的上托板分段设置,且每段上均配合有对应的重锤,解决了中部石墨条损耗大且不能单独调整的不足;并且取消原下箱体下部设置顶杆的开孔,提高了箱体的密封效果;还取消在原箱体侧面旋转螺杆调整菱形连杆升降方式,改善了操作可行性和密封性。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密封箱擦锡密封偏心调节机构,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箱体、过渡辊、石墨条以及偏心调节机构,箱体内部设置有过渡辊,箱体内部且位于过渡辊的下方开设有凹形槽,同时,在凹形槽内且位于过渡辊下方设置有石墨条,且石墨条的顶部与过渡辊的下母线接触,在石墨条的底部且位于凹形槽内设置有偏心调节机构,且偏心调节机构推动石墨条在凹形槽内做升降运动。
上述的一种密封箱擦锡密封偏心调节机构,其中,偏心调节机构包括:
上托板,上托板设置于石墨条的底部并与石墨条接触;
支座,若干支座间隔设置于凹形槽槽底;
偏心盘,一支座上均设置有一偏心盘,偏心盘的一偏心孔通过销钉设置于支座上,偏心盘的另一偏心孔中设置有转轴;
钢丝绳,钢丝绳的一端将若干偏心盘上的转轴串联在一起,钢丝绳的另一端穿过箱体的侧壁伸出箱体外,并于钢丝绳伸出箱体外的一端上设置有重锤;
连杆,连杆的一端套设于转轴上,连杆的另一端通过销轴连接于上托板上。
上述的一种密封箱擦锡密封偏心调节机构,其中,转轴远离偏心盘的一端上沿转轴径向开设有一穿绳孔,穿绳孔中穿设有钢丝绳,且钢丝绳在穿绳孔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626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