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载荷装夹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61830.9 | 申请日: | 2018-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071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袁世杰;陈志芳;宣胜;张志高;朱桂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许必元;周青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簧机构 连接板 轴承 直线导轨 装夹机构 可调节 随动器 凸轮盘 两组 直线导轨滑座 本实用新型 电机输出轴 连接板顶部 便于安装 操作完成 工作效率 滚动连接 右连接板 左连接板 集成化 模块化 夹块 转轴 装夹 紧凑 电机 调试 | ||
一种可调节载荷装夹机构,属于装夹技术领域。电机输出轴与凸轮盘连接,两个直线导轨分别横向置于电机左、右两侧,两个连接板分别与两个直线导轨滑座连接,两个夹块分别固定于两个连接板顶部;基座上还设有四组弹簧机构,每个连接板对应两组弹簧机构,左连接板或右连接板处的两组弹簧机构分别置于相应直线导轨的前、后两侧;两个轴承随动器的转轴分别与两个连接板连接,两个轴承随动器的轴承分别与凸轮盘滚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一方面解决了现有采用分工序操作完成,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工件所受载荷不可调节,难控制、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同时整体结构紧凑、动作迅速、方便可靠、可模块化和集成化、便于安装调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节载荷装夹机构,属于自动化生产线或机床用于承受可调节载荷的装夹技术领域,根据工件所需的载荷,实现工件的装夹和工位保持。
背景技术
目前,自动化生产线或机床可调节载荷装夹时一方面采用分工序操作完成,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另一方面工件所受载荷不可调节,难控制、质量不稳定;同时无法模块化和集成化,造成整个机构体积大且安装调试不方便,其可操作性低且增加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夹具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可调节载荷装夹机构,根据工件所需的载荷,实现工件的装夹和工位保持,整个装置紧凑合理、可调节载荷、可模块化和集成化、便于安装调试以及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质量稳定性、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载荷装夹机构,其特征是,包括基座、两个直线导轨、两个连接板、两个夹块、电机、凸轮盘以及两个轴承随动器;所述电机置于基座中心位置,电机输出轴垂直于基座并朝向基座上方,且该输出轴与凸轮盘中心固定连接;两个直线导轨分别横向置于电机左、右两侧,并处于同一直线,两个直线导轨的滑轨分别与基座固定连接,两个连接板分别与两个直线导轨的滑座固定连接,两个夹块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连接板顶部;
所述基座上还设有四组弹簧机构,每个连接板对应两组弹簧机构,左连接板或右连接板处的两组弹簧机构分别置于相应直线导轨的前、后两侧;每组弹簧机构包括一个上支柱、一个下支柱、一个弹簧,所述弹簧横向设置,其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上支柱、下支柱相连,上支柱固定连接于对应的连接板底部,下支柱固定连接于基座;两个轴承随动器分别置于凸轮盘左、右两侧,两个轴承随动器的转轴分别与两个连接板固定连接,两个轴承随动器的轴承分别与凸轮盘两侧滚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凸轮盘为椭圆形结构。
进一步地,左连接板或右连接板处的两组弹簧机构分别对称置于相应直线导轨的前、后两侧,且左连接板处的两组弹簧机构与右连接板处的两组弹簧机构左、右对称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和连接板分别在下支柱和上支柱连接处的左右方向上预留有多个螺纹孔,实现安装位置的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为T型结构,由横向段与竖向段构成,夹块置于竖向段顶部,两个上支柱分别置于竖向段底部两侧,轴承随动器的转轴固定连接于横向段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随动器包含一个转轴和一个轴承,组成部件便于安装调试,且转轴和轴承之间可相对转动,实现其连接部件的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直线导轨组件包含一个滑轨和一个滑座,组成部件便于安装调试,且滑轨和滑座之间可相对直线滑动,实现其连接部件的随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调节载荷装夹机构,结构合理,工作原理清晰,一方面解决了现有采用分工序操作完成,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工件所受载荷不可调节,难控制、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同时整体结构紧凑、动作迅速、方便可靠、可模块化和集成化、便于安装调试。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618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工底座工装的夹具装置
- 下一篇:一种打孔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