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拆卸式钢管混凝土防撞柱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59391.8 | 申请日: | 2018-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939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王银;杜咏;刘德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F13/00 | 分类号: | E01F13/00;E02D27/42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徐激波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筒 柱身 矩形槽 焊接 本实用新型 钢管混凝土 环形盖板 可拆卸式 旋转把手 柱身结构 拓展 防撞柱 护壁 栓钉 混凝土 槽钢 空间利用率 插入套筒 连接板 通过孔 位置处 侧壁 孔槽 下端 上口 填充 钢筋 阻挡 炸弹 侧面 封闭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拆卸式钢管混凝土防撞柱,包括上部柱身结构和下部拓展基础;所述上部柱身结构包括柱身、旋转把手、环形盖板、栓钉、套筒和孔槽护壁,所述柱身的侧壁上安装有旋转把手,柱身的下端插入套筒内,套筒上方设有环形盖板,套筒侧面设有L形矩形槽,L形矩形槽通过孔槽护壁封闭,所述套筒在L形矩形槽上口相应位置处焊接有栓钉;所述下部拓展基础由槽钢焊接而成,下部拓展基础通过连接板与所述套筒焊接在一起;所述下部拓展基础和柱身内均填充有普通混凝土,普通混凝土内配有钢筋。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和增加基础的循环使用次数,而且可有效降低投入成本,更能有效的阻挡卡车炸弹的袭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撞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可拆卸式钢管混凝土防撞柱。
背景技术
针对重要建筑物、大型公共场所以及密集人群等区域易遭受汽车炸弹袭击威胁,国外在此区域外围设计多种固定式防撞体系:防撞柱、防撞栏杆等,在人流量与车流量较大的地方设置固定式防撞体系很容易导致交通不便且在撞击后固定防撞体系的基础也要一同拆除,对日常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国内目前的防撞体系以警示作用为目的,防撞性能较差,不能有效阻挡汽车炸弹袭击和卡车冲撞,自动升降式防撞柱对小型车辆(家用轿车、皮卡等)有良好的阻挡效果,但对双轴以上的卡车阻挡效果(对比DOS规范)较差,因为其自身高度较小,卡车越过防撞柱后仍能滑行较长距离,对建筑物和人群的安全仍能造成威胁。
若在实际工程中采用基础与柱身分离的可拆卸式钢管混凝土防撞柱(遭受撞击前后均可拆卸),不仅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和增加基础的循环使用次数,而且可有效降低投入成本,更能有效的阻挡卡车炸弹的袭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拆卸式钢管混凝土防撞柱。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拆卸式钢管混凝土防撞柱,包括上部柱身结构和下部拓展基础;
所述上部柱身结构包括柱身、旋转把手、环形盖板、栓钉、套筒和孔槽护壁,所述柱身的侧壁上安装有旋转把手,柱身的下端插入套筒内,套筒上方设有环形盖板,套筒侧面设有L形矩形槽,L形矩形槽通过孔槽护壁封闭,所述套筒在L形矩形槽上口相应位置处焊接有栓钉;
所述下部拓展基础由槽钢焊接而成,下部拓展基础通过连接板与所述套筒焊接在一起;
所述下部拓展基础和柱身内均填充有普通混凝土,普通混凝土内配有钢筋。
作为优选,所述柱身由无缝钢管组成,强度等级Q345B,柱身以环形盖板为分界线,环形盖板以上钢管长度为1200mm,环形盖板以下长度为440mm,柱身外径不小于203mm,壁厚介于10mm~20mm。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把手由两根长150mm和直径为20mm的钢筋组成,置于环形盖板上部200mm处,与柱身采用角焊缝围焊,两个旋转把手在一条直线上。
作为优选,所述环形盖板由厚度为10mm的钢板切割成圆环,强度等级Q235B,环形盖板与柱身采用角焊缝连接,焊缝等级2级;环形盖板的作用:承受柱身的自重和防止灰尘和水分等进入套筒中。
作为优选,所述栓钉由两个规格M18的螺栓组成,预先在柱身指定位置开孔,开孔直径略大于螺栓直径,保证螺栓可以穿过孔洞,螺栓由柱身内部伸向外部,外伸长度为20mm,将多余长度切割,栓钉与柱身采用角焊缝围焊,焊接等级2级。
作为优选,所述套筒由无缝钢管组成,强度等级Q235B,套筒内径要比柱身外径大8mm,确保安装方便,柱身在垂直车辆撞击方向的两侧切割L型矩形槽,通过孔槽护壁封闭,整个上部柱身可在形成的L型孔槽中滑动。所述孔槽护壁在套筒开槽后,为防止混凝土浇筑时砂浆渗入套筒中,故用薄钢板切割并焊接成整体恰好将套筒开槽部分封闭,再将孔槽护壁与套筒通过角焊缝焊接,焊缝不间断且无缝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593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