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平房房顶散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58377.6 | 申请日: | 2018-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238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发明(设计)人: | 陈细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羽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13/17 | 分类号: | E04D13/17;E04D1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16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泥隔板 平房房顶 排气管 本实用新型 散热结构 热流动 夹层 倒角 反光隔热膜 防水沥青 四周侧壁 无风环境 吸热涂料 有效散热 轴线垂直 边角处 挡雨罩 交界处 底面 紧靠 平房 支撑 填充 凉爽 相通 室内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平房房顶散热结构,包括若干放置于平房房顶且彼此紧靠的水泥隔板,所述水泥隔板底面四个边角处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与平房房顶接触以此使平房房顶与水泥隔板之间形成热流动夹层,水泥隔板正面贴有反光隔热膜,所述水泥隔板正面与其四周侧壁交界处设有倒角、相邻水泥隔板对接所形成的“V”形倒角内填充有防水沥青;所述水泥隔板正面的中间设有排气管,所数排气管轴线垂直于水泥隔板,所述排气管与热流动夹层相通,所述排气管表面涂有黑色吸热涂料,所述排气管顶部设有锥形挡雨罩。本实用新型可在无风环境下对平房房顶进行有效散热,可有效保证平房室内凉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房房顶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平房房顶往往在夏季时受到阳光直射,使得热量很快传达到室内,因此很多平房房顶会设置隔热泡沫、也有一些平房会在房顶放置水泥隔板,同时在水泥隔板与平房房顶之间设置支撑砖头使水泥隔板架空,从而使水泥隔板与平房房顶之间形成空气流动隔层,当太阳直射于水泥隔板上时,其热量会被水泥隔板吸收,由于存在空气流动隔层,因此使得水泥隔板的热量在向平房房顶传递时即使被空气带走,因此可以保证平方室内凉爽,但是该结构的空气流动隔层只在有风的环境下才能起到很好的散热作用,对于夏季一些无风的日子时,其散热效果就会变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无风环境下对平房房顶进行有效散热的平房房顶散热结构。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平房房顶散热结构,包括若干放置于平房房顶且彼此紧靠的水泥隔板,所述水泥隔板底面四个边角处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与平房房顶接触以此使平房房顶与水泥隔板之间形成热流动夹层,水泥隔板正面贴有反光隔热膜,所述水泥隔板正面与其四周侧壁交界处设有倒角、相邻水泥隔板对接所形成的“V”形倒角内填充有防水沥青;所述水泥隔板正面的中间设有排气管,所数排气管轴线垂直于水泥隔板,所述排气管与热流动夹层相通,所述排气管表面涂有黑色吸热涂料,所述排气管顶部设有锥形挡雨罩。
上述结构中,通过设置排气管,并在其表面涂布黑色涂料,在夏季无风环境下太阳光被黑色涂料吸收,使排气管温度上升加热管内空气,使管内空气沿排气管向上运动形成抽吸效果,从而抽走热流动夹层内的空气形成空气热循环效果,锥形挡雨罩在雨天时可以防止雨水落入排气管,同时可防止室外空气向下流动时阻碍排气管热气的排出,防水沥青可将相邻水泥隔板粘结成一体形成防水效果,反光隔热膜用于反射太阳热量,减少水泥隔板的热吸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气管为铝管。
上述结构中,铝管具有导热性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相邻水泥隔板对接所形成的“V”形倒角内的防水沥青表面贴有铝箔胶带。
上述结构中,铝箔胶带用于反射阳光,避免防水沥青老化开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气管内壁设有若干均布设置的散热翅片。
上述结构中,散热翅片可以增加排气管内空气的热传递效率,使排气管内的空气快速升温排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锥形挡雨罩底部直径大于排气管直径,所述锥形挡雨罩锥尖朝上,所述锥形挡雨罩与排气管之间通过支撑杆相连。
上述结构中,锥形挡雨罩通过支撑杆支撑,使锥形挡雨罩与排气管之间形成排气口,同时在室外空气向下流动时,使锥形挡雨罩底部形成负压,起到负压排气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在无风环境下对平房房顶进行有效散热,可有效保证平房室内凉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泥隔板拼装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向剖切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羽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温州羽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583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