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竹荪培养基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56723.7 | 申请日: | 2018-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213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洪霞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洪霞芳 |
主分类号: | A01G18/20 | 分类号: | A01G18/20;A01G18/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王清义 |
地址: | 330077 江西省南昌***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种孔 竹荪 竹荪培养基 发酵 高度方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 长方体块状 规模化生产 建堆发酵 内开 三排 性状 生物学 贯通 栽培 整齐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使用高效便捷的竹荪培养基,既缩短发酵时间,又提高生物学率,解决了传统建堆发酵的不利影响,使得周年规模化生产性状整齐一致的优质竹荪制品的竹荪发酵栽培成为可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竹荪培养基,其为长65‑75cm、宽35‑45cm、高25‑35cm为长方体块状,重量25‑35kg;在长方体内开有9个直径25‑35mm的接种孔,9个接种孔在长方体长度方向有三排,在长方体宽度方向有三列;各接种孔沿着长方体的高度方向延伸并贯通长方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培养基,尤其涉及用于竹荪栽培的状打包发酵接种培养基。
背景技术
竹荪被称为真菌皇后,俗称仙人伞,富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但是目前诸多制约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竹荪栽培的规模化和工厂化生产,使竹荪产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人工大量栽培,但传统的室外畦栽法产量较低且不稳定,2002年竹荪建堆发酵料栽培技术研究成功,每亩(667 m2)放料7200kg产量达干品100~150kg,比传统栽培法提高30%以上,生物学率13.3~20.8%。食用菌栽培利用的培养料,通常是竹木产品生产加工后产生的废弃物,而竹木生产通常是全年连续性的,食用菌的栽培又往往具有季节性,培养基需要量大是长期的。一段时间的积攒的,且多是随意散乱堆放,经常受到高温雨季等自然发酵而烧料,使培养料的养分降低,细菌污染情况也很严重,影响了培养料的质量。培养料的处理直接影响竹荪的菌丝生长速度和产量,发酵的目的,一方面是将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分解、腐熟,转变为竹荪菌丝容易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增加培养料的含氮量,以利于菌丝降解,利于菌丝体生长;另一方面是消除杂菌,发酵过程中产生高温可杀死培养料中的杂菌、害虫,并破坏培养料中的生物碱。
但是传统的建堆发酵,占地面积大,劳动力强度大,要经常的翻堆力求发酵彻底、均匀。由于受到外界环境及操作者的经验限制,通常很难保证发酵完全成功,导致原料营养流失,后期栽培及产量受到很大影响。所以建堆发酵只能在栽培前一二个月开始,成熟后的培养料应立即一次性使用完,否则更容易导致变质而完全不能使用,造成很大的浪费,也不方便二次运输,且二次开放式运输撒料,极易受到细菌的再次污染,无法做到随时扩大生产。
现有的圆柱体小袋料脱袋栽培产量低。由于传统大田栽培不能轮作,越来越多的架式栽培成为趋势,但是传统的床架式栽培,通常是圆柱体的小包装菌料。由于袋料包小,即使是紧凑摆放但由于圆柱体接触点少,营养不充足,而且小包装造成劳动力成本和操作成本高,费工费时且产量低产量低,难以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使用高效便捷的竹荪培养基,既缩短发酵时间,又提高生物学率,解决了传统建堆发酵的不利影响,使得竹荪发酵栽培成为可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竹荪培养基,其为以打包机对培养基原料进行压实、打捆而成的长65-75cm、宽35-45cm、高25-35cm为长方体块状,重量25-35kg;所述长方体内均布有长度5~10cm,孔内径不超过1cm的小竹管;所述长方体被塑料袋密封;塑料袋外面再套一个避光防破损的编织袋;在长方体内开有9个直径25-35mm的接种孔,9个接种孔在长方体长度方向有三排,在长方体宽度方向有三列;各接种孔沿着长方体的高度方向延伸并贯通长方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分析及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洪霞芳,未经洪霞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567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