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眼部灸疗仪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056148.0 | 申请日: | 2018-0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703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 发明(设计)人: | 曹升官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艾之邻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徐金琼 |
| 地址: | 518131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眼部 本实用新型 外壳主体 灸疗仪 旋转组件 艾柱 镜框 灸疗器具 内部中空 竖直平面 眼部穴位 运动轨迹 治疗效果 敞口端 纱网层 穴位 敞口 除烟 转动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眼部灸疗仪,涉及灸疗器具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一端设有敞口且内部中空的外壳主体,外壳主体的敞口端安装有与眼睛配合的镜框,镜框与眼部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纱网层;外壳主体内部设有用于控制艾柱在竖直平面转动的旋转组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眼部灸疗仪能够通过旋转组件来控制艾柱的运动轨迹,从而作用于眼部更多的穴位,此外还能够作用于特定的眼部穴位,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其还具有除烟、温度控制等功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疚疗器具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眼部灸疗仪。
背景技术
艾灸,也称艾灸疗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柱或者艾条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艾灸的医疗理论主要是在温度上,其治疗效果已为无数临床实践所证实。艾灸作为我国传统医疗方法之一,中医灸疗通常将点燃的艾柱放在人体穴位附近或手持艾柱或手持装有已燃艾绒的多孔金属筒对人体穴位进行熏灼或熨烫,具有去湿、解毒和活血通络作用,达到防病治病和保健目的。
近年来,人们工作、学习任务繁重,经常会出现用眼过度的情况,容易导致眼部疾病频发,尤其是近视眼、干眼症、眼底动脉硬化等眼部疾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目前人们通过艾条对眼部进行实灸,但操作过程中需要手拿艾条,此过程灸条不易掌控,费时费力,燃烧的艾柱或者艾条会掉落会灼伤皮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再者,在进行灸疗时,会产生烟雾,容易导致眼睛受伤以及影响周围环境;此外,现有的眼部治疗仪器只针对眼部的某一区域进行治疗,无法根据病人的眼病情况作用于具体的眼部穴位,治疗效果和应用范围有限,无法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目前灸疗过程中无法根据具体的病情作用于不同的穴位,导致治疗效果和应用范围有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眼部灸疗仪。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眼部灸疗仪,包括一端设有敞口且内部中空的外壳主体,外壳主体的敞口端安装有与眼睛配合的镜框,镜框与眼部接触的位置设有纱网层;外壳主体内部设有用于控制艾柱在竖直平面转动的旋转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旋转组件包括固定部、第一驱动齿轮、第二驱动齿轮、第一艾柱轮、第二艾柱轮以及分别驱动第一驱动齿轮和第二驱动齿轮的两个电机;所述第一驱动齿轮、第二驱动齿轮、第一艾柱轮以及第二艾柱轮均与固定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齿轮与第一艾柱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驱动齿轮与第二艾柱轮相啮合,所述固定部通过连接杆与外壳主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艾柱轮、第二艾柱轮上设有用于安装艾柱的安装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驱动齿轮和第二驱动齿轮尺寸相同,且二者的转动轴在同一水平线上。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外壳主体内部还设有分别与第一艾柱轮和第二艾柱轮上的艾柱相配合的两个点火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旋转组件沿水平方向与外壳本体滑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外壳主体内部设有除烟装置,所述除烟装置设置有旋转组件上方,所述除烟装置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烟尘过滤网、活性炭层以及第二烟尘过滤网。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除烟装置上方设有风扇,所述风扇与外壳主体的内壁连接;所述外壳主体的底部设有可调节进风量的进风口,且进风口位于旋转组件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外壳主体的底部设有用于防止艾柱火星掉落的铁砂网。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外壳主体的两侧以及上端均设有用于连接绑带的连接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艾之邻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艾之邻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561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