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纯电动汽车电池热交换器集成模块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55779.0 | 申请日: | 2018-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909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德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英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25 | 分类号: | H01M10/625;H01M10/6567;H01M10/617;F28D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交换器 三通水阀 集成模块结构 纯电动汽车 电池 电池包 热交换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 端面设置 冷媒出口 冷媒进口 水阀阀芯 水管接头 下部侧面 出水口 进水口 紧凑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热交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纯电动汽车电池热交换器集成模块结构,其包括热交换器、设置在热交换器上部的进出模块Ⅰ和进出模块Ⅱ以及三通水阀,所述热交换器的下部端面设置有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所述热交换器的下部侧面设置有电池包进水口和电池包出水口,所述三通水阀上设置有水阀阀芯,整体上其有效的将三通水阀、热交换器以及水管接头集成在一起,使结构更紧凑、安装更方便,整体上更易控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热交换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纯电动汽车电池热交换器集成模块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纯电动车的推广,越来越多的纯电动汽车进入市场,其跟传统燃油车不同,纯电动车不需要燃烧汽油,其动力来源于电池存储的电能,但如何保证电池在高温、低温下都能正常充放电,进一步拓宽电池的使用环境温度范围,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以及增加电池的充放电电量,从而增加续航里程等一系列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纯电动汽车电池热交换器集成模块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纯电动汽车电池热交换器集成模块结构,包括热交换器、设置在热交换器上部的进出模块Ⅰ和进出模块Ⅱ以及三通水阀,所述热交换器的下部端面设置有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所述热交换器的下部侧面设置有电池包进水口和电池包出水口,所述三通水阀上设置有水阀阀芯,
所述热交换器的上部端面设置有热交换器出水口和热交换器进水口,
所述进出模块Ⅰ上部设置有空调箱进水口和加热器出水口,所述空调箱进水口与所述加热器出水口相连通,所述进出模块Ⅰ下部设置有进出模块Ⅰ连通口,所述热交换器进水口与所述进出模块Ⅰ连通口对接连通,所述进出模块Ⅰ侧面设置有水阀阀芯安装口,所述水阀阀芯设置在所述水阀阀芯安装口内,
所述进出模块Ⅱ上部设置有加热器进水口和空调箱出水口,所述加热器进水口与所述空调箱出水口相连通,所述进出模块Ⅱ下部设置有进出模块Ⅱ连通口,所述热交换器出水口与所述进出模块Ⅱ连通口对接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水阀阀芯为圆柱形结构,其中水阀阀芯的轴向上开设有阀芯进口,水阀阀芯的径向面开设有上水阀出口以及下水阀出口,所述阀芯进口与所述上水阀出口以及所述下水阀出口相互连通。
优选的,所述热交换器出水口与所述进出模块Ⅱ连通口之间以及所述热交换器进水口与所述进出模块Ⅰ连通口之间分别设置密封垫。
优选的,所述热交换器的侧面设置有安装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为:
整体上其有效的将三通水阀、热交换器以及水管接头集成在一起,使结构更紧凑、安装更方便。设置的进出模块Ⅰ和进出模块Ⅱ,改进了流体的管路导向,通过水阀阀芯控制流体流向更加简便有效,进一步的有效拓宽了电池的使用环境温度范围。
并且与目前热交换器、三通水阀、水管连接件分开安装到整车的方式不同,其整体的紧凑结构可以将上述零部件集合,然后通过安装支架安装在整车车身上,可减少与整车的安装点数量,规避安装点上存在的配合风险,有效的提高安装效率、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拆解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拆解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流体流向的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流体流向的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流体流向回路中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英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英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557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汽车电池保温箱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电芯间隔热的膜结构及其电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