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气动涡流湿式吸收塔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55306.0 | 申请日: | 2018-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822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蒋新德;邢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新德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7000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湿式吸收塔 涡流 吸收塔本体 除雾装置 喷淋装置 脱硫效率 涡流装置 超低排放 除尘效果 除尘效率 净化烟气 生产企业 烟气净化 烟气入口 应用需求 改进型 浆液池 排放口 煤电 改进 环节 应用 | ||
一种高效气动涡流湿式吸收塔,包括吸收塔本体、喷淋装置、除雾装置、浆液池和气动涡流装置,在所述吸收塔本体之内、烟气入口和净化烟气排放口之间,自上而下设置顺序依次为除雾装置、喷淋装置和气动涡流装置;所述高效气动涡流湿式吸收塔是通过改进传统湿式吸收塔,提供一种能够在进一步提高脱硫效率的同时,获得较为理想的除尘效果的改进型湿式吸收塔,应用于煤电生产企业的烟气净化环节中,能够使湿式吸收塔在提高脱硫效率的基础上,兼具较为理想的除尘效率,以适应湿式吸收塔在“超低排放”领域更高标准的应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湿式吸收塔,特别涉及一种高效气动涡流湿式吸收塔。
背景技术
大气污染物中,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较大,是酸雨形成的主要成分,对土壤、河流、森林、建筑、农作物危害较大,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治理工艺为石灰石/石灰—石膏法,该方法属湿法治理工艺,采用石灰石、生石灰或消石灰[Ca(OH)2]的乳浊液为吸收剂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SO2),吸收生成的硫酸钙(CaSO3)经空气氧化后可得到副产品石膏,脱硫效率可达80%以上。该工艺方法使用装置为湿式吸收塔,当烟气进入吸收塔后烟气上升并通过喷淋区域,使烟气与喷淋装置喷淋的乳浊液充分接触而发生化学反应,除去烟气中的二氧化硫(SO2),脱硫烟气经过设置于吸收塔上部的除雾器除雾后排放到大气当中。目前火电企业二氧化硫(SO2)和烟尘“超低排放”要求的提出,对现有湿式吸收塔的脱硫和除尘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现有的湿式吸收塔普遍都缺乏较为理想的除尘效果,制约了传统湿式吸收塔在“超低排放”领域的更加广泛应用,因此,对传统湿式吸收塔改进,使湿式吸收塔在提高脱硫效率的基础上兼具较为理想的除尘效率,是当前环保领域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改进传统湿式吸收塔,提供一种高效气动涡流湿式吸收塔,在进一步提高脱硫效率的同时,获得较为理想的除尘效果。
所述一种高效气动涡流湿式吸收塔,包括吸收塔本体10、喷淋装置2、除雾装置1、浆液池4和气动涡流装置3;在所述吸收塔本体10之内、烟气入口20和净化烟气排放口30之间,自上而下设置顺序依次为除雾装置1、喷淋装置2和气动涡流装置3,如图1所示。
所述气动涡流装置3为使吸收塔本体10中上升烟气产生紊动湍流的结构装置,基本结构包括有支撑筒体32和在所述支撑筒体32内部向外圆周呈放射形状的涡轮叶片结构,在所述涡轮叶片结构中,每个涡轮叶片31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α为35°~65°,相邻的所述涡轮叶片31在垂向投影图中相互之间适度重叠无间隙;所述涡轮叶片结构通过改变所述上升烟气的流道和方向,控制所述上升烟气的流速,制造烟气的旋转湍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高效气动涡流湿式吸收塔,在进一步提高脱硫效率的同时,获得较为理想的除尘效果,应用于煤电生产企业的烟气净化环节中,能够使湿式吸收塔在提高脱硫效率的基础上,兼具较为理想的除尘效率,以适应湿式吸收塔在“超低排放”领域更高标准的应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湿式吸收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述气动涡流装置的轴侧向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所述气动涡流装置优化设计的正向投影示意图。
图4、所述气动涡流装置优化设计的垂向投影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地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新德,未经蒋新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553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烟气净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效半干法脱硝脱硫除尘一体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