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楼层垃圾自动传输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054422.0 | 申请日: | 2018-0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542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 发明(设计)人: | 何沭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沭波 |
| 主分类号: | B65G1/04 | 分类号: | B65G1/04;B65G1/137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信息工程大***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运输 外壳本体 运输器 垃圾 自动传输系统 本实用新型 建筑楼层 下落通道 竖向板 主动轮 垃圾桶 收集运输装置 电机连接 内部安装 倾倒垃圾 从动轮 盖体 转轴 倾倒 住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楼层垃圾自动传输系统,包括运输器外壳本体,运输器外壳本体在每层设置一个横向的外壳分体,横向的外壳分体的内部安装有垃圾运输带,垃圾运输带包括安装在垃圾运输带两端的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第一主动轮通过转轴与第一电机连接;所述垃圾运输带上安装有若干个底部固定在垃圾运输带上的底部固定垃圾桶,底部固定垃圾桶上的运输器外壳本体上安装有盖体;所述垃圾运输带的末端设有竖向板且垃圾运输带与竖向板之间形成下落通道,在下落通道的底部设有垃圾横向收集运输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垃圾运输带,能够实现各住户足不出户就能够实现垃圾的倾倒,避免了因为需要倾倒垃圾所带来的一系列不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收集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建筑楼层垃圾自动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垃圾是不被需要或无用的固体、流体物质。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垃圾处理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常见的做法是收集后送往堆填区进行填埋处理,或是用焚化炉焚化。但两者均会制造环境保护的问题,而终止过度消费可进一步减轻堆填区饱和程度。堆填区中的垃圾处理不但会污染地下水和发出臭味,而且很多城市可供堆填的面积已越来越少。焚化则无可避免会产生有毒气体,危害生物体。多数的城市都在研究减少垃圾产生的方法,和鼓励资源回收。
目前,大多数的居住小区以及高校,高层办公楼采用定点定时收集生活垃圾的办法,由居民自己把生活垃圾从家里扔到楼下,甚至需要扔到小区门口的垃圾桶内,再由管理人员统一处理,在人们出门倒垃圾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一些居住在高层的居民因为不愿意下楼梯或出门倒垃圾,而把垃圾放在楼道外,时间长了,垃圾就有异味,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甚至在带有电梯的高层住宅内,人们上下交通主要依靠电梯,在乘电梯倒垃圾的过程中,人与垃圾同在电梯内,空气污浊而影响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楼层垃圾自动传输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楼层垃圾自动传输系统,包括运输器外壳本体,运输器外壳本体在每层设置一个横向的外壳分体,横向的外壳分体的内部安装有垃圾运输带,垃圾运输带包括安装在垃圾运输带两端的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第一主动轮通过转轴与第一电机连接;所述垃圾运输带上安装有若干个底部固定在垃圾运输带上的底部固定垃圾桶,底部固定垃圾桶上的运输器外壳本体上安装有盖体;所述垃圾运输带的末端设有竖向板且垃圾运输带与竖向板之间形成下落通道,在下落通道的底部设有垃圾横向收集运输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盖体的一侧安装有锁扣,运输器外壳本体上安装有与锁扣相适配的控制按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垃圾横向收集运输装置包括位于地面以下的横向垃圾通道,横向垃圾通道的底部安装有第一滑轨,第一滑轨的内部安装有拖动大型垃圾箱在第一滑轨上来回移动的第一滑动轮,在大型垃圾箱的一侧通过垃圾箱锁扣连接有第二传输带,第二传输带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能够使第二传输带转动的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第二主动轮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大型垃圾箱的顶部还安装有用于将大型垃圾箱抬起的挂钩挂耳。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横向垃圾通道一侧的地面上安装有第二滑轨,第二滑轨上安装有第二滑动轮,第二滑动轮上安装有能够在第二滑动轮的拖动下进行移动的水平盖体,所述第二滑动轮均与第三电机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竖向板靠近横向收集运输装置的位置安装有控制箱,在控制箱上设有第一电机控制开关、第二电机控制开关和第三电机控制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沭波,未经何沭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544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